跳到主要內容區
:::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

霧峰國中謝龍卿校長 01/30/2018 2289 點閱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1)

計畫緣起

      本校為落實國際教育,學習多元語文,積極開拓國外教育交流活動。於105年與本市崇德國中結盟,在北屯區平和里里長林煜舜先生的積極奔走,市政府教育局的指導與協助之下,得此機會同赴日本,與千葉縣貝塚中學校互動交流,為本校國際教育參訪的濫觴。未來希望透過更多的國內外學校或師生的互訪,培育學生具有國際觀與全球視野,並能與國際社會接軌,具備優質有競爭力的國家棟樑。

      這次活動從民國105年12月6日(星期二)到12月10日(星期六) 共五天四夜。參訪地點包括日本─東京、埼玉、山梨、千葉(貝塚中學)、茨城等地。第一屆教育參訪活動規劃,以「教育、文化、語言、藝文、生活、學習」為主軸的參訪行程。在旅程裡藉由觀察與感受,感染日本悠久歷史與豐饒文化所積累凝聚而成的生活美學態度;透過體驗與合作,帶著世界的眼光,讓孩子反思、尋找、重新認識自己,享受與珍惜感動當下所累積的能量,再回到生活中,從「心」出發,也讓學生在傳統的中英文的語文教育之外,有學習第二外語的機會。

      千葉縣貝塚中學位於若葉市,是日本關東知名的中學校,多元活潑的學生社團與校歌四部和聲是學校最大的特色。本次出訪的目的,除了拓展相關領域教師與學生之國際視野外,主要以參訪日本中學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等現況,並且讓學生進入教室與日本學生一同學習,親自體驗不同國家的學習概況為主。

行前準備

      本次參訪除了校長本人外,尚有帶隊教師一名及學生八名,為了能挑選適合人選,由教務、學務、總務、輔導四位主任加帶隊教師共五人,組成了甄選委員會。代表參加交流的本校學生,除了品行和儀表之外,語言能力更是重要參考指標,英語和日語的口語表達是否流暢,成為入選代表的重要關鍵,因此報名參加甄選的學生,無不卯足全力學習語言。當然英語是傳統正式教育的課程較無問題,但在中小學校的教育,尚無第二外語的規劃,因此日語的學習變成了最大的挑戰,尤其日語基礎平假名和片假名等50音,要在短時間內熟記並使用,對學生來講並不容易,不過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是擷取漢字楷書和草書的偏旁,對中文為母語的我們而言,學習日語自然比其他外國人具備更多的優勢,另外日語的發音和台語亦有許多雷同,輔以羅馬拼音系統,幾乎可將日語發音正確表達。本校衛生組長馬老師,雖然擔任國文科的教學,但本身是日文系科班出身,雖然沒有擔任帶隊教師,但憑借本身的語言專長,在行前教育中,教授學生許多日語的句型和常用會話,更是本校這次參訪活動中,最重要的幕後英雄。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2)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3)

師生搭乘吊掛車初體驗                                      日本中學校沒有操場與跑道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4)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5)

中日學校交流的歷史畫面                                   學生兩個一組進入教室學習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6)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7)

教導學生如何購買車票                                       到櫻木小學拜訪及表達感謝

參訪過程

      這次日本千葉縣貝塚中學校教育參訪的行程緊湊且豐富。12月8日當天一早我們所有人都五點半起床,七點集合後前往千葉車站搭乘吊掛式的電車前往貝塚中學。我們特地在前一天晚上(12月7日)帶領全體師生到千葉車站練習購票,為的是讓學生學會獨立購買日本電車車票。

      搭乘吊掛式電車是我們前往貝塚中學校的交通工具,也是全體師生的初體驗,大家都覺得既新奇又好玩。經過半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了若葉市,貝塚中學校距離車站尚有20分鐘的路程,我們一夥人揹著行囊,踩著高興地步伐,終於抵達學校。貝塚中學校與我們霧峰國中的校地大小及師生數相當接近,但是印象最深刻的是學校內並沒有操場和跑道,我們覺得很好奇,問了中村壽夫校長才知道,原來這是日本學校的特色,他們希望學生盡量接觸到最自然的土地與泥沙,讓人與土地的情感從小培養。

      貝塚中學校校長中村壽夫先生約莫50歲上下,非常親切地歡迎我們到校參訪。我們也在校長室留下了中日學校交流非常珍貴的歷史合影。校長室並沒有想像中的大,而且是跟全體老師處在同一間辦公室,與台灣的校長室都是獨立一間很是不同,讓我印象深刻。我想這是希望校長經常與教師接觸,可以面對面商討教育問題與解決方案而沒有距離,真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這次的教育參訪,貝塚中學校非常的用心,特地將全體學生分成12組,每組兩人,進入12個不同的班級(都是一、二年級),跟著班級進行一天五節課的學習體驗。學校的課程多元,尤其校長也提到學校經常辦理隔宿露營的野外學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親近大自然。一天的學習活動中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日本中學的午餐,菜色看似簡單但卻足夠營養,而且每天都有一瓶牛奶,與台灣很不同,聽校長說這是為了讓學生頭好壯壯。我們也在校長室與老師們共餐,度過一個愉快的午餐時光。另外,為了感謝貝塚中學校的用心,我們特地製作了精緻的匾額相送,紀念我們真摯的友誼。

      中午用完餐後,我們與里長前往104年文心國小曾經造訪的櫻木小學拜訪。櫻木小學是貝塚中學校的學區國小,去年林里長帶領文心國小師生進行首次的參訪交流活動,也為這次的貝塚中學校參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此飲水思源,我們親自到櫻木小學表達謝意,也讓學生學習凡事感恩。

      經過一天的學習課程,學生都與同班的日本同學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彼此也都留下聯絡方式,將來可以延續今天的友誼到永久。這是教育交流最令人感動的地方,學生透過不同國家的教育學習,不但深刻地了解日本教育與台灣的不同,同時也交到了許多情感真摯的朋友。下午的第五節課後,貝塚中學校全體師生與我們在學校的禮堂進行歡迎式。首先由中村校長進行校務簡報並致歡迎詞,接著由崇德國中與霧峰國中學生代表上台致詞,分別以英文與日文介紹兩所學校的概況,最後由霧峰國中師生獻上耶誕節舞蹈,以及兩校師生一起合唱「陪我看日出」感謝學校的接待,這是一首日本翻譯歌曲,在日本中學生中相當受到歡迎。最後就在貝塚中學校著名的校歌四部合唱聲中,結束了充實又令人感動的一天。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8)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9)

在貝塚中學愉快的午餐時光                                日本中學的午餐簡單卻營養   

參訪心得

      本次的參訪行程是以教學為主的角度去探訪日本文化,和過去的旅遊有大大的不同,也帶給我們許多文化上的衝擊和教學上的省思,我們的文化是要留給來台旅行者怎樣的形象,帶回去什麼樣的台灣印象,對於教學,我們期待孩子帶著什麼能力和特質離開校園,教育工作者該如何幫助下一代定位自己在社會上的角色,讓每一個人可以成功在社會中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找到自己的定位。

      日本文化的嚴謹態度一直是給大眾最深的印象,這次的參訪過程恰好證明在教育上。在貝塚中學校的學習行程中發現,每堂語文課一開始,學生習慣起立大聲朗頌課文,畢竟,語言學習需要透過反覆練習才能加深學習者的熟悉度,而不是教師單一授課,當我們走過每間教室,學生對於學習的專心態度是值得本校學生學習,特別是小組討論,每個組員熱烈的討論,共同合作解決課堂問題。學習態度的培養應從基本教育扎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忽視,因為家庭是每個人生存的根本,是每個人學習態度養成的基楚,而小學教育則是閱讀習慣的養成,中學則該延伸閱讀習慣並且引導學生思考和探討問題答案。

      反思現行的台灣中學教育,我們身為教育第一線工作者,是否提供學生太多學習資源,導致學生喪失應有的學習動機和求知的本能。本人非常欣賞貝塚中學校的隔宿露營野外體驗課程,讓學生從小與大自然建立情感,培養獨立生活與學習的正面態度。此外,日本中學大約於下午四點左右放學,每天下課後有大約兩小時的社團時間,學生依照自己的興趣學習學校體制外的才藝,學習不只是為了考試而去學習,應該發自內心,每天固定的社團時間給學生多元化的學習機會,一方面抒發平時的課業學習壓力,另一方面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日本的社團運作方式值得台灣參考學習。

      本次的日本教育參訪行程,收穫良多,期待未來的台日交流參訪機會,多面向的互動和學習可增進雙方友誼及教學互惠,更期待台日學生的互動交流,希望台灣學生可以實際體驗日本學生的學習態度,並且帶回台灣分享給同儕。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10)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11)

中村校長校務簡介與致歡迎詞                         霧峰國中師生表演耶誕舞蹈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12)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圖片13)

霧峰及崇德國中兩校師生表演歌曲                   夜幕低垂依依不捨離開貝塚中學

建議

    (一)  完整的十二年一貫英語教育

      日本的學校英語教育是從國中七年級開始,但學習的內容卻和台灣從國小開始學英語的學生是大致相同,不免令人擔憂台灣的英語教育。大部份台灣的國小都有開授英語課程,但該課程是否有和國中英語教育有妥善的規劃銜接卻是令人質疑,既然台灣英語教育有從小學扎根的美意,還望政府為學生妥善規劃完整十二年一貫的英語教育學習過程,並減少學生重覆學習的困擾。

  (二)思考性教育

      臺灣的孩子習慣於課堂中依賴老師給予答案和所有講授內容,放學後,大部份的孩子再度依賴補習班解決疑惑,缺乏思考的機會,令人擔憂離開校園的學生具備多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貝塚中學校觀課的過程,我看到的學校教育是引導孩子去思考問題的答案,而不是一味的告訴學生是非,我們的教學方向應從國小教育開始引導孩子去思考和培養解決能力,並且力邀家庭教育的配合,如此方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三)國際交流活動是學習語言最大的動機

      在中小學傳統的英語文教學中,以考試得高分或通過檢定為目標,但在日常生活中,卻缺乏使用的環境,所以學生往往只是當成「科目」來學習,而不是「溝通的工具」,自然無法提起學習語言的動機,而在國際交流學生的互動中,為了達到溝通的目的,就會大大增強學習的動機。

      當然就算有了交流活動,語言能力就能突飛猛進?沒那麼簡單!出國自然就會,這是不可能的,這個「自然」必須建立在許多「不自然」的人為努力上才行!想要增強外語能力還是得花時間認真學才會進步,但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也看到了學生學習語言的潛力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因此將來可適當的增加國際交流活動,來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

分享:
:::

焦點話題

豐富多彩的多元語文教育
第二外語的近距離接觸
多元中秋 綠山福陽賞樹趣
欣賞多元與尊重差異的語文教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