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

外埔區馬鳴國小戴綿綿主任 05/03/2018 922 點閱

       微風徐徐的夏天,也正是鳳凰花開的季節,我們即將踏入新的旅程,感恩您能伴我們左右,與我們並肩同行。在此,我們誠摯地邀請您,邀請您參加我們精心準備的感恩饗宴,每道佳餚盡訴說著我們對您的感謝。

       這是馬鳴國小第五十一屆畢業生的畢業發願,願能在畢業前夕,將自己在校食農教育的所學,親自烹飪手作佳餚,來感念父母從小呵護養育的恩情。多麼棒的畢業願望呀!當孩子由衷埋下這個願望種子後,馬鳴師長內心跟著觸動,「孩子,慢慢來,勇敢去探索,我會一直一直在你身後,我們就從課程生活中來準備吧!」全校動員全力支持著孩子們,心願萌芽…

涵養孩子心願 實踐生命願望的課程

       馬鳴國小位處臺中市外埔區優質稻米產區,學校四周都是稻田,學生一年四季皆能見到稻子的成長歷程,學校便利用校園旁已休耕十餘年的農田以及校園中的花圃,緊密結合社區農夫情誼與資源,進行全程不施農藥的無毒農事體驗。在中興大學白慧娟教授、臺中教育大學陳易芬教授及明道大學黃源河教授輔導課程發展下,將農田視為戶外教室,配合生活、語文、自然與人文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人文、數學與綜合活動等領域,實施跨領域之統整課程,豐富的實作課程與教學活動,讓學生與大地親近,從實際活動中體驗學習、了解自我,最終培養孩子的在地認同感、行動知能與懂得感恩惜福。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1)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2)

(一)農事體驗,學習大地與農夫:

       食農教育讓學生快樂地彎下腰來,與大地親密接觸,重回大自然母親的環抱,進一步的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使農夫和社區變成一畝具有生命力且讓孩子樂在其中,成長和茁壯的良田。學生們記錄農作物季節成長歷程,看著田裡的農作物一天天的長大,認識了在地生產的真正食物,學會「食當季」的重要性、明瞭地產地消之食物旅程意義,更感受到生命成長豐收的喜悅。在揮汗收成後,涵養學生「知足感恩」、「愛物惜物」的良好品德行為。

       有的孩子拿著澆花器幫作物澆水,有的孩子俯身專注的除著草,也有成群的孩子圍觀,驚訝地討論著作物今日的變化,這是每日晨間的馬鳴風景。各班教室前的花圃種植著當令蔬果,曾經有班級在夏天選擇種植花椰菜,結果辛勤的照護不敵紋白蝶幼蟲啃食的速度,詢問專家才知道,依時令種植當季作物的重要性。孩子們從失敗中學習到「食當季」的原理。從實際照護中,體驗、明瞭不同植物的特性及適合種植的季節與環境,也在付出汗水的過程中,了解植物的奧妙,培養愛護、尊重自然環境。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3)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4)

▲收割後的稻田是我們的後菜園                                       ▲赤腳下田撿拾福壽螺真實的體驗無毒農作。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5)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6)

▲量一量,今天的稻子長高了多少?                            ▲了解植物的奧妙,培養愛護、尊重自然環境

 

(二)健康食作,喜歡真食物,掌握健康自主權:

       除了校園旁已休耕十餘年的農田外,運用學校的限制空間改造花圃,打造「可食校園」。從可食校園到創意料理課,貫徹從農田到餐桌的全方位飲食文化教育,聘請本校具乙級廚師證照之退休廚工—呂黃秀月女士,指導學生從烹飪衛生、安全基礎教起,利用親自種植的作物,設計菜單,親手烹調製作創意料理。讓學生將食物按六大類分類並了解六大類食物對人體的功能,了解不同的食物組合,能提供均衡的飲食。從做中學認識在地食材的營養價值。

       以「慢食」品嚐食物真味道,掌握自身健康主權,認識在地食材的文化意義,傳承在地食譜,並發揚在地飲食文化。學習感恩做飯的人,並從共食中,學習餐桌禮儀與尊重食物。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7)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8)

            ▲天然的紅莧菜之取代傳統食用色素是孩子健康的泉源。      ▲結合在地食材手作高麗菜水餃。

 

(三)語文課,啟發創意學習:

       在國語課指導學生進行稻米文章創作,低年級的孩子,藉由觀察稻米的生長過程,以新詩的樣態來進行創作;中年級的孩子則進行稻米包裝上的宣傳創作,為自產自銷的稻米,進行廣告文宣的設計與創作;高年級的學生,為每次的活動撰寫新聞稿,學生們分工合作,將農事體驗的感受轉化成文字表達出來,表達出對稻米滋養健康的感謝。

       英語老師結合在地文化與學校特色,發展生活化之主題式英語學習課程—下午茶及西餐禮儀課程。以活潑及多元的主題式課程,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僅讓孩子習得餐具英語,也讓孩子更有國際觀。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9)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10)

▲生活化主題式英語學習課程—下午茶及西餐禮儀課程。          ▲孩子透過手繪餐具習得西餐餐具英語。

(四)餐桌美學,提升生活美學素養:

       食農教育結合探索教育、藝術創作教育做跨領域創意教學,引導學生發現鄉村之美,把心中感受到的美,透過烹飪、料理擺盤、餐桌擺飾,運用在生活中,涵養終身美學素養。

       以餐具生活美學為出發,讓學生創作出自己心目中美好的餐具,聘請曾任教本校陶藝教學劉色珍退休主任,指導學生以天然素材創作陶藝餐具、餐桌布置擺設,提升食農教育生活美學。

       並提供大量的手工與美感經驗,滿足孩子探索的渴望,塑造性格。老師有足夠的自由,呈現有趣又有創意的教學,讓孩子生活在有豐富想像的圖像世界裡。毛線編織是一種美的表現,少數幾位學生,在美勞課時常常發呆不願加入創作的行列,口頭禪就是「我不會啦!」每天在教室裡總是無精打采,没有想像力也没有創造力,但經過老師的耐心等待與鼓勵,在編織課程中獲得參與感,由原本的排斥不願參與,到後來愛上創作。在編織過程中,孩子一步一步的編織自己的夢想與自信,不但心靜下來了,甚至因此獲得成就並學習到對工作的熱情及專注。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11)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12)

▲孩子用心編織出愛心形狀的隔熱墊。                ▲餐桌布置擺設,提升孩子食農教育生活美學

 (五)餐桌禮儀,體驗服務美學:

       在主題式西餐英語課程中,孩子能瞭解並尊重不同國家族群的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禮儀。習得用餐時合宜的禮儀、衣著與飲食。

       偏鄉地區的學童少有機會進西餐廳吃牛排,學校設計了西餐主題課程,讓孩子學到有關西式餐飲的禮儀走入國際,擴大學習視野。學生們雖然拿起刀叉還顯得很生澀,但是能夠體驗不同的飲食文化,個個都難掩興奮的心情。課程內容包括使用餐具的次序,以及進食時需注意的事項,如不能一邊吃一邊說話或狼吞虎嚥,應避免咀嚼食物發出聲響或雙手手肘同時放於桌面上。此外,還讓孩子模擬餐飲業侍者的工作,為同學服務擺設餐具、上菜及送上飲品等,在體驗中懂得感恩與回饋。

       馬鳴國小食農教育的實施,讓學生走出教室框架,由跨領域的親身實作中,觸發學生多元的反思,及團隊合作的學習能力,帶給學生探索、體驗、創新、實踐新思維。食農教育已為成校園學習的亮點,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藉由食農教育整體計畫實施,學生能瞭解食物與環境的關係,涵養感恩、尊重生命美德,建立人與人、人與食物、人與自然相互間的友善關係,學習正確飲食禮儀,發揚在地飲食文化,實踐健康均衡的飲食生活。成為擁有健康飲食習慣,愛護生存環境之公民。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圖片13)

▲稻香心 稻香情

       馬鳴國小全體教師,不畏寒風烈日,以教育愛、鄉土情、國際觀緊密結合社區文化資源,在學生們生長的土地中,燃起了教學的熱忱,更激起家長、社區的熱心相助,納入國際農田文化、生產、經濟等議題,牽著孩子們的手,踏入田間學習。孩子們從好奇、探索、創造,到最後的豐收、喜悅,過程中實踐了觀察、統整、反思、分享的能力。師生們在辛勞體驗的感動中共同成長。

分享:
:::

教學錦囊

辯話末策 會考後課程設計
以品格力迎向未來
從農田到餐桌 畢業感恩饗宴
一起下課玩遊戲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