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壹、前言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以法國大革命作為時代背景所寫小說《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中有句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若以此來形容現今台灣所面臨的少子化、高齡化的人口結構問題,可以說是最鮮活的註解。然而,誠如其所代表的隱喻,涵蘊著智慧。特別是當前社會各界對此議題的關切,擔憂焦慮的層面居多,前瞻積極應對的動能略顯不足。
事實上,無論是個人或組織,如果我們能採取心理學家德瑞克(Carol Dweck)所提出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而不是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勇於面對挑戰、相信努力的價值,同時在面對挫折時展現任韌性,則可能獲致更大且更有創意的成功。而老幼共學的作法,則落實了成長心態的思維,不但讓長輩可以重拾學習的樂趣,學童亦可培養關懷尊重長輩的態度,使社會更趨安定,值得倡導。
貳、老幼共學的理念基礎
達爾文的演化論指出,演化的主要機制是自然選擇,是自然環境對物種的選擇(selection) ,而人類欲適應不斷變化的自然環境,確保其生存繁殖,則需要持續學習來提升其適應力。就此而言,人類是群性的動物,故社會發展之初即存在老幼共學的型態,只是之後隨著學校教育系統的形成而漸受忽略。事實上,老幼共學頗具效益,值得推廣,其理念基礎可扼要說明如下:
一、社會學
社會化是個體對社會的認識與適應,而家庭是人類社會化最基本的單位,家中長者將其寶貴的社會經驗傳承給年幼的孩子,而幼兒則能反饋社會新知,如科技應用,或展現樂觀純真、好奇探索的習性,老幼彼此互蒙其利,是極為自然且更能凝聚家庭情感的有效方式。
二、心理學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類有安全、社交、尊重等需求,或如班杜拉所提社會學習,認為人類的學習是個人與其社會環境持續交互作用的歷程。人類的行為大都經由學習而來,個體自出生就無時無刻、不知不覺中學習他人、效法楷模的行為,而漸次發展為在行動、思想、感覺以及對事物有本身看法的社會人。
三、哲學
無論是幼兒或老人,個體的成長來自於其經驗不斷的重組和改造。老幼共學揭櫫兩者,在有關存在、知識、價值、理智、心靈、語言等領域的交流和對話。準此而論,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類問題,當老幼一起欲尋求解決之道時,會涉及最基本信仰、概念或態度的衝擊,即為老幼共學、共構之處。
參、老幼共學的實施
誠如上述,老幼共學隨著系統化學校教育的建構,而將教育的責任轉由學校的專業教師來承擔。近年隨著高齡社會的來臨,老幼共學的議題逐漸受到關注。綜觀此問題的探討,臚列可能的作法供參酌。
一、結合社會資源
老幼共學除了可以在家庭中實行外,也可以結合社會資源,推動並落實此理念。目前常見於大學校園中的高齡(銀髮)課程、樂齡大學、社區大學、安養機構、非營利組織活動、親子館、家庭教育中心、老幼機構合作案等。唯多數活動都屬任務性、計畫性的短期活動,若能持續挹注資源,給予支持,較能追求永續的發展。值得一提的是,各類組織如果可以相互聯繫,發展網絡,特別是各級學校也能融入,突破點線而能擴展為面,將可發揮加乘的效果。
二、革新學習內容
老幼共學的內容必須符合彼此的需求和興趣,才能激發學習的動機,達到預期的成效。就目前的實施現況來看,舉凡閱讀繪本故事、介紹3C產品、進行桌上遊戲、認識自然環境、參加體驗活動、從事作物栽種、食材處理與烹飪、製作並示範童玩、簡單音樂律動、參與健康促進活動、一起創作圖畫等,都可以作為老幼共學的內容,不必受限於學校課程的內容。當我們願意革新學習內容,突破學習框架,將可以為老幼共學帶來契機。
三、選擇學習方式
老幼共學的學習方式不應囿於傳統的教育方式,特別是對老幼的觀察顯示:幼兒好動,老人好靜,若能以動止靜或以動帶靜,可以舞動老幼雙人曲。幼兒的學習主要是從感覺中學習,透過各種感覺來學習,更易於記憶。另外,幼兒也從經驗中學習,年幼的孩子因受智能發展限制,只能學習些較具體的事物,而且只可以從他們熟知的經驗中學習。而年長者則因生理的老化,也同樣適合上述的學習方式,所以讓老幼親自去接觸,在實際的活動中去體驗和學習,成效頗佳。
四、掌握學習目標
老幼共學應掌握明確的學習目標,雖然學校教師通常將學習目標區分為認知、情意、技能,而且常常偏重在認知目標的達成。但是老幼共學不必然要以此為圭臬,畢竟老幼皆處於人生發展階段的兩端,心智狀態各具特性,不過卻有共同的著力點,例如幼兒處於感覺動作發展階段,高齡者則面臨感覺動作逐漸老化,透過適切的活動設計將能促進兩者感覺動作的能力。再者,老幼共學所達到的情感聯繫,尤其對長者的精神慰藉、尊重關懷、自我效能等情意層面的正面影響,恐怕更甚於知識、技能的學習。
參、結語
人生充滿了荊棘和挑戰,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提升其適應力。人類相較於自然界的其他物種,擁有較長的依賴期、大腦可塑性以及高度的學習能力。老幼雖處於人生發展階段的兩端,但仍保有上述的人類特性。依內政部的統計,臺灣社會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在2018年3月已達到14.05%,正式邁入「高齡社會」,且在8年後即可能進入「超高齡社會」,這也反映出我國老化速度的嚴重程度。值此社會面臨嚴峻挑戰之際,透過老幼共學,開展個人的無限潛能,促進家庭世代之間的價值和情感聯繫,共創幸福,或能減緩高齡社會帶來的衝擊。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劉冠欐主任、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