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項羽要不要回家鄉」談四年級閱讀理解之迷思與策略

清水區大秀國小陳靜宜老師 06/10/2011 2747 點閱

 

教學

迷思別

閱   讀

標      題

「項羽要不要回家鄉」談四年級閱讀理解之迷思與策略

語文學習領域

國語文

語文學習領域

國語文

第二階段

設計者

姓名

服務單位

電子郵件

陳靜宜

清水區大秀國小

rebecca69886988@yahoo.com.tw

內                         容

迷思現象

自教育部部長曾志朗大力提倡「學校閱讀年」的活動,閱讀就像一股浪潮,捲進了學校,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浪花。如果人生是一片綠洲,那麼閱讀是沙漠中的一弘綠洲。如果人生是一片汪洋那麼閱讀是汪洋中的一座仙島。如果人生是一片天空,那麼閱讀是天空中的一顆星星。閱讀是學習困境的綠洲、是生活乏味的仙島、是未來天空的星星。

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教育部,2010)閱讀能力以學生為主體,宜依文章的性質類別,指導學生運用不同閱讀理解策略,培養其獨立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之評量宜參考階段能力指標,檢覈其文字理解與語詞辨析、文意理解與大意摘取、統整要點與靈活應用、內容深究與審美感受等向度進行評量,另外,課外讀物得自第二階段開始,列入學習評量的範圍。

作者任教四年級,四年級的孩子學習語文,告別了低年級的語文青澀,面對了中年級語文深耕的困境,孩子們不似低年級的懵懂無知,又不如高年級的熟練自如。在教學上,常常面對孩子們似懂又非懂得進退兩難。基於以上,作者思索四年級的學生,應在閱讀的理解與語詞的辨析上深究紮根。因此,在閱讀能力培養的園地裡,著手規劃了相關課程。

概念釐清

  1. 以一篇文章為例

搜尋與四年級相關的閱讀資料並不容易,文章太難學生不易理解,文章太容易又失去閱讀的教學意含,作者尋找到以下文章(僑委會,2008)內容如下:

項羽進了關中,把秦國的宮殿放火燒了,自立為西楚霸王,有一個謀士田山勸他

田:大王,恭喜您消滅了那暴虐的秦國,平定了天下。但不知道您想把國都定在那兒呢?

王:這個我自有打算。嗯!告訴你也不妨,我來自東方,當然是要回家鄉做我的霸王。

田:這、、、這恐怕不適合吧!大王,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四面都有險要的關口,很容易防守,再加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在這裡建立國都,您才能安安穩穩地做您的霸王呢!

王:不行!不行!我在外頭打仗打了這麼久,一直想回去看看,你要知道,一個人在外面奮鬥,發了大財、掌握了大權,回不回鄉,簡直就像在晚上穿上大禮服一樣,黑漆漆的,誰看得到呀?

    以上文章讓學生閱讀之後,依據文章內容,設計以下問題請同學口述與筆述,問題如下:

   1.謀士田山想要大王做什麼?

   2.田山的理由是什麼?

   3.大王聽不聽田山的意見?他的理由是什麼?

   4.你覺得謀士田山是一個怎樣的人?

   5.你覺得大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1. 教學中的迷思

藉由上篇文章,在教學現場請同學口述與筆述中,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問題,問題來自教學者與學習者,綜合如下:

迷思一】學生的閱讀障礙來自詞彙的理解度困難,例如︰文章中的「暴虐」、「險要」、「國都」等語詞,學生詞彙理解產生困難與不暸解詞意,造成閱讀不順暢。

迷思二】學生理解文意的障礙來自句意統整困難,例如:文章中「一個人在外面奮鬥,發了大財、掌握了大權,回不    回鄉,簡直就像在晚上穿上大禮服一樣,黑漆漆的,誰看得到呀?」學生無法理解句意的內涵,因此無法掌握文掌主旨。

敎或學的建議

   教學過程中作者看到學生迷惑的雙眼、窒礙的口述與困頓的筆述,立即改變教學策略,教學策略統整如下:

一.教師先帶領學生朗讀全文

 語言是一種表達,它可以是溫暖的,也可以是冷漠的,就看人如何運用它。一開始,教師先朗讀一次全  文,朗讀隨著文章的內容,時而高亢,時而低沉。用聲音帶領學生,先初步理解文章的意境與表達的  情境,為下一步驟的教學做暖身。

二.教師逐句解釋詞意

     朗讀全文之後,教師針對文章中的語詞做初步的解釋,例如:「暴虐」是兇惡殘酷的意思,「險要」是地勢險      峻而重要的意思。解釋過語詞後再將整句話再念一次,從學生頻頻點頭中,教師了解學生已抓住文章中   關鍵的語意。

三.引導學生理解句意

     學生了解詞意後,即能順暢無阻礙的閱讀文章,接下來,學生要能理解句意。此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句意,在內      容中有畫龍點睛之效果,例如:「在這裡建立國都,您才能安安穩穩地做您的霸王呢!」「一個人在外面奮      鬥,發了大財、掌握了大權,回不回鄉,簡直就像在晚上穿上大禮服一樣,黑漆漆的,誰看得到呀?」教師解      釋文章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再閱讀文章時能具備相關先備知識,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句意的言外之意。

四.學生口頭發表感想

     聽完教師解釋的文章歷史背景後,教學的步驟可先停頓片刻,學生需要思索整理,沉澱之後,請學生依據文章      內容與教師的說明發表感想,每位學生的觀點不同,價值觀與感想也不相同,學生仔細思索自我的感想與仔細      聆聽他人的看法,慢慢醞釀對全篇文章的最終看法。

 

五.教師綜合學生意見

     學生彼此激盪火花之後,教師針對學生所言,歸納整理出幾點看法,看法也許南轅北轍,也許分歧相異,教師       要扮演個傳導器,讓學生沉澱出火花,歸納出屬於自己的理解與想法。

  六.再請學生筆述內容

       經過以上教學步驟,在口述歸納思索的引導下,學生最終要訴諸於文字的描述。請學生將所言所思用筆摘錄下        來,為閱讀這篇文章畫下句號。

結論

 

 

有句話說;「教學有如鐵鍛成鋼,需百般焠鍊,終究才能成鋼鐵般精緻純粹!」完教學策略亦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策略也需百般焠鍊,一試再試。

進行此篇教學前,憑藉著對這篇文章的偏愛而教學,教學過程中發現了只憑單純的喜愛,無法建構教學策略的縝密,無法達成教學目標的靶心。學生的教學阻礙讓教師調整教學策略,教師帶領學生一步一步的理解全文,從朗讀的初探全文,進入掌握詞意與理解句意,協助學生說出內容感想,再蘊釀沉澱後寫出。在帶領學生閱讀中,教師是位交響樂團指揮,要帶領各部樂器散發出自我特色,發揮特色中又要合諧的不離詮釋樂曲的原意。因此,教學的過程像樂章,是休止符而不是終止符。

資料來源

 

教育部(2010)。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僑委會(2008)。僑委會---全球華文網路中心http://edu.ocac.gov.tw/home.htm

學生作品

欣賞

  「項羽要不要回家鄉」談四年級閱讀理解之迷思與策略(圖片1)                           

  「項羽要不要回家鄉」談四年級閱讀理解之迷思與策略(圖片2)

  「項羽要不要回家鄉」談四年級閱讀理解之迷思與策略(圖片3)

 

 

分享:
:::

教學錦囊

閱讀就是給學生一本書--談閱讀的材料
「項羽要不要回家鄉」談四年級閱讀理解之迷思與策略
有效教學的策略
戰?爭?不!我要認真過生活。--本國語文8年級教案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