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后里區七星國小林直昇老師 08/09/2020 1319 點閱
《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圖片1)

書 名: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作 者:「科學新聞解剖室」作者群, 黃俊儒 

繪 者: 劉嘉圭

出版社:方寸文創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24日

  本書封面的圖像為霍金、V怪客、機械人,前面一排手機不斷地拍照,背景則是一隻又一隻的手指不斷地點讚,配上書名《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讓人不禁思索,這些人物怎麼被放在一起?作者想述說一個怎樣的故事?翻開扉頁,一段話讓筆者低迴不已:

       「科學是一個很長的故事,但是,新聞在意的卻僅是快門的一瞬間。」

  是的,人們對於知的需求無遠弗屆。除了天文地理外,我們探求的知識遠外到外太空、近到內子宮,科學建立起了人類龐雜而系統的科技世界。在全球化的推波助瀾下,科學方式、科學技巧、無人車、基因改造、仿生人……,「科學」似乎是人們最高殿堂的知識,人類向前發展永垂不朽的燈塔。但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科學、科技本身的璀璨光芒是如何傳達到每個人類身上的,透過電視新聞媒體及手機來進行傳播是快速且容易的,然而傳播在意的是甚麼?是科學「知識」本身嗎?還是重視「傳遞」本身的便捷與快速?

  「傳播」在字面上的意思是「人們通過符號、訊號,傳遞、接收與反饋訊號的活動」。由此,我們可以理出一個問題:「科學知識在經過媒體的傳播傳遞後,還是原來的本來面目嗎?科學知識本身是否會因為傳播而產生質變?」作者的睿智洞見到了這個學科與學科、領域與領域之間嫁接的困境:科學知識如何讓自己被媒體嫁接傳播後,依然維持自己想表達的?抑或傳播後的表達,是如何被收聽人正確的認識?

        在本書內容四大單元十二個主題中,作者列舉了六種作假的手法、八種不得不擔心的廣告伎倆及二十五種假新聞類型,讓人讀來不禁咋舌。如科學家霍金與章魚哥對足球賽的預測,媒體如何巧妙的揉合了統計推理、預言與臆測,讓科學與迷信之間糾纏難分;又如「酸鹼體質理論」是一個欺瞞世界醫學界數十年的世紀騙局!讓讀者明白一味追求鹼性水療效是一場徹底的誤會與騙局。

  事情何以變化至此?人們為何如此深信這些媒體技巧與宣傳手法?筆者認為就是作者一開始在扉頁說的話-「科學是一條漫長的道路,但媒體重視的是快門的一瞬間」失去了新聞熱點,也失去了繼續檢驗與查證的意義。但對收視聽眾來說,失去了媒體把關,我們還剩下什麼?作者在此點出了培養自身的科學知識、科學眼光的重要性。

  正如現在課綱中所期許培養的「科學資訊與媒體素養」。培養素養是一條漫長的旅程,在被電視媒體與手機不停通知中不斷警醒自己:不輕信、不以訛傳訛、查證訊息、檢驗訊息,維持自己腦中清明、不斷修練自己的判讀力,如作者在後記所說的:「假訊息、假新聞就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只有自己擁有斬草除根的判讀能力,不能任由錯誤資訊如荒煙漫草般淹沒人生。讓我們期許自己也能在這充斥假資訊的時代,站穩自己清醒的那一塊。

分享:
:::

書香共聞

《當你問我刺蝟也能擁抱嗎?》
《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思辨決定你的未來:沃草烙哲學讓你腦洞大開的25個思想實驗》
《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 、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