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大我中見小我──校園環保雕塑集體創作

南屯區東興國小徐婕老師 11/10/2020 593 點閱

  在個人意識逐漸抬頭的氛圍中,發展個人特質與價值的同時,也能有良好的人際互動是重要的教學目標。藝術課程恰巧是適於融合各種議題與培養核心素養的場域,因此如何在藝術課程中讓學生透過合作學習的方式達成上述目標,成為筆者設計教學活動的重點之一。

  這次以班級為單位的六年級集體創作計畫,便是前述思考的具體實踐。全班利用回收的廢棄物共同創作一件大型水泥動物雕塑作品,除了經由同儕互動進行合作學習,也希望能喚起觀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其教學設計與步驟概述如下:

一、環保意識的提升

  首先,讓孩子藉由影片了解並內化環保意識;尤其是垃圾大量生成、塑膠產品造成海洋嚴重汙染對生物的危害這些問題,以提升對主題的熱忱、加強創作的動力。

二、各組工作分配

  清楚說明完整的創作步驟與目標,讓孩子心中能建構一個基本的藍圖,再以分組協調細部的合作模式去完成所有工作。依班上人數及個人專長先分成六組,分別是「造形總監組」、「素材組」、「結構組」、「水泥後勤組」、「泥作組」以及負責最後上色的「賦彩組」,並於討論設計完成後,採滾動式的方式進行。

造形總監組學生完成的設計圖(圖片1)
造形總監組學生完成的設計圖

三、實作的考驗(骨架製作、上漿與彩繪)

  造形總監組設計出雕塑原稿後,劃分成四大部份包含尺寸的詳細設計圖,交由結構組成員帶領其他各組分別製作,最後再由結構組成員將各部件組合完成。為了增加孩子的成就感,這次作品採用較好掌控的「捏塑型水泥」,方便學生在教室內製作水泥雕塑,它易於塑形的特性很適合第一次接觸水泥的學生使用。最後上色部分選用防水耐曬的壓克力水性漆,增加表面保護力以利將作品展示於校園角落。

  在歷時兩個月的創作活動中,學生在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到執行面的考驗,諸如訊息的傳達、語意表達、工作分配及確實執行率等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涵蓋了人際互動的多重面向,「如何靠溝通來解決問題」正是我希望學生能透過集體創作,學習到的生活態度與技能。

  當學生接收到一個任務時他必須自己想辦法達成,例如:小組成員拿到分配到的結構設計圖後,要怎麼使用現有材料組合出符合尺寸的形狀、要怎麼分配組員工作讓效率最大化、如果組員做出的結果大家不滿意該怎麼修正、真的討論不出好方法時該如何求助,這些都是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

  老師會持續從旁觀察並留意學生執行任務的狀況,但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介入。在過程中往往能看到學生展現創意,自己找到令人讚嘆的解決之道,需要的只是多給他們一些摸索嘗試的時間,以及多一點容許犯錯的彈性;當他們自行解決問題之後,再給予的肯定與讚美更能增添自信心。

各組學生進行共同創作(圖片2)
各組學生進行共同創作
大我中見小我──校園環保雕塑集體創作(圖片3)

四、成果

  經歷二個月的磨合,最終完成作品時,同學們滿足的細看自己班的成果,同時也懂得如何欣賞別班的作品。從他們臉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份「頗具份量」的作品,在他們心中留下深深的驕傲與成就;雖然這個作品不是屬於任何一個人的,上面也不會簽署自己的姓名,但每個人都覺得作品展現了自己的努力,他們會細數自己做了哪些工作,什麼部份好難或是好有趣讓他印象深刻,相信絕對是個難得的經驗。

學生們完成的精美作品(圖片4)
學生們完成的精美作品

  作品經過學校辦理美展展示之後,目前矗立於校園的角落,成了校園藝術化的一片拼圖,每件作品均輔以創作理念的說明,讓觀眾更能理解學生設計的用心。我想這些日子以來的辛苦是值得的,不但帶給社區民眾額外的樂趣,讓大家運動時可以和小孩一起尋寶,學生們也能向家人開心的展示作品,同時認識到可以從什麼角度鑑賞作品,對藝術品多了一份愛惜的心。除此之外,學生在這次全班性的、長時間的溝通磨合練習中所累積的人際合作技巧,無論在人生的哪一個階段,都會是非常實用的。

完成作品擺設於校園中(圖片5)
完成作品擺設於校園中
完成作品擺設於校園中(圖片6)
完成作品擺設於校園中
分享:
:::

教學錦囊

沙中好讀
閩南語朗讀之藝術
大我中見小我──校園環保雕塑集體創作
黃竹閱讀「鷹」雄傳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