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教學突發狀況中的行為改變技術

太平區長億國小黃子晏主任 05/05/2021 448 點閱

  日前自社群媒體中,看到本市某位國小教師為了阻止孩子的不當行為,被學生踢到雙腳滿是傷痕的照片。這不禁讓筆者回想起這二十多年來在面對特殊孩子,尤其是有情緒障礙孩子的經歷。在有特殊需求(如情緒障礙)的孩子身上,很容易看到為了達到目的而堅持的「固執性行為」。要如何面對孩子的問題行為,達到改善並建立正確的行為模式呢?以下僅就個人曾經成功解決過的個案問題為例,歸納幾項原則提供給各位大家參考。

一、找對增強物

  行為改變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找對增強物。增強物的種類很多,不一定是物質的給予,有時僅僅只是老師一句口頭的讚美,學生就很受用。如同最近在處理一位問題行為學生時,我僅在剛開始他向我道歉時,給予一份文具當獎品。之後直到現在,我和他的導師都只以口頭讚美和集點為增強物,成功的控制住他的不合作問題行為發生頻率。我們要確定的是這些增強是他想要的。如果老師提供的東西學生不喜歡,那就沒有增強的效果了。在持續性的增強一段時間後,應轉成為漸歇性的增強,如以代幣制來進行,這可以鞏固增強的效果。但要特別留意,不要讓增強變成一種買賣。如學生說:「你要給我……我才要做。」這樣的增強是無法建立正確的行為。

二、勿作錯誤增強

  行為改變被大家誤解,有很大的原因在增強的誤用。曾經聽到一位小小孩的老師向我抱怨:「不能用增強啦!他每次哭我就要給他糖果他才不哭,哪有這個道理?」 您有發現哪裡被誤用了嗎?不是哭要給糖喔!而是不哭才能給糖。另一位老師向我反應的是:某個孩子,作業不寫、上課隨時在干擾別人、滿嘴髒話,根本無法增強。於是我在校慶預演他難得安靜站了2分鐘時,迅速的遞給他一小包餅乾,並稱讚他:「你剛才跟著同學排隊排得很整齊,沒有吵鬧,也沒有影響到別人,送你一個小禮物!」此時他不但獲得了增強,和我也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所以,給增強必須和正確的行為連結,且不能延宕太久而讓連結的關係中斷。

增強要及時(圖片1)
增強要及時

三、積極性的差別待遇

  在行為建立的初期需要持續性的增強,孩子在接受獎勵的同時,也會招來其他孩子大喊「不公平」。此時需要以「積極性的差別待遇」來解釋。如同二年前我在協助一位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時,招來學生的抗議:「老師,他只發出一點點聲音,你就稱讚他,我講得比他好,都沒有獎勵。」後來我對這些孩子解釋「積極性的差別待遇」的意義,得到這群善良孩子的善意回應。他們願意當我的助手,在我增強這位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時,他們都會給予熱烈的掌聲。結果選擇性緘默症的標籤已順利的撕去,他不再是每週去諮商室報到的輔導個案了。整個過程中,所有的孩子都成長了。

四、負增強要慎用

  「情緒障礙的孩子如果在攻擊人的時候應該怎麼處理?」筆者剛好過去處理過這種案例:一位舉起椅子攻擊人的四年級孩子,他手中的椅子被我收走,並且在同仁的協助下,將他帶到安全的小空間和同學隔離。同時因小房間沒椅子坐,也建立起一個他不會想繼續久待的環境。在他提出想離開的時候,我請他先向我道歉,隨後向同學、椅子分別道歉。到了這個階段,學生才能正確的接受我向他傳達的訊息,行為的矯正及輔導才有意義。在這個案例中,脫離不喜歡的情境即為標準的負增強。

適當的轉移目標或轉換情境
適當的轉移目標或轉換情境

五、轉移目標

  特殊孩子如泛自閉症光譜有些會伴隨僵化的行為模式,此類行為恰好就可當成他的增強物。如數年前的一位小亞斯學生,每當情緒失控要摔桌子時,我就會在黑板出一題數學題。此時他的注意力會被數學題目吸引而暫時忘掉剛才發怒的原因,待情緒平復後,我們才能和他討論他的情緒和行為問題,這樣的模式也成了消弱他情緒障礙的利器。

  以上為筆者個人在近年以行為改變技術在教學現場處理過的突發狀況,每個個案的情況都不相同,然而處理原則都在於「找對增強物,用正確的方法,及時實施」。希望上述分享能讓大家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能更得心應手,將影響課程進行的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進行良好的溝通(圖片2)
進行良好的溝通

 

分享:
:::

教學錦囊

寶箱爭奪戰
當燈籠遇上英語
教學突發狀況中的行為改變技術
「玩」樂 美一刻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