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閱讀理解很自然

龍津高中莊育斐老師 06/06/2021 756 點閱

  對於閱讀,大多數人認為只要能識字,並能從中獲得資訊就足夠了。但閱讀其實是一個人依靠腦中的原有知識,主動獲取資訊,從文章中建構意義的過程。108課程綱要主張四大課程目標,同時指出課程目標應結合核心素養加以發展。而「閱讀理解」就是重要的核心素養,學生學習幾乎都由此開始。PISA 的閱讀素養評量有五個歷程,「擷取訊息」、「形成廣泛的理解」、「發展解釋」、「省思與評鑑文本內容」和「省思與評鑑文本形式」,這和自然科的科學方法幾乎是相同的。近年國中會考自然科試題總字數逐年增加,且題幹敘述愈趨近生活情境多元化,更加彰顯教學生如何閱讀,如何從文章中形成自己的想法與省思對「自然科」來說是件很重要的事情。

教學流程

一、指導閱讀文本技巧。參考何憶婷老師的講義,要先有閱讀的技巧才能有後面的素養反思形成。(註一)

二、選讀一系列同主題文章。我故意選新聞(因為常見)並且是正方反方意見不同的篇章,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討論和書寫中,產生疑問和衝撞,最後在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會讓學生練習寫心智圖,練習如何用提取資訊並整理。

看完文章後,學生自己整理的心智圖(圖片1)
看完文章後,學生自己整理的心智圖
  1. 第一篇文章:環保塑膠袋優點。
  2. 第二篇文章:環保塑膠袋的分類和隱憂。這次故意不寫標題讓學生自行決定這篇文章的主題,請學生思考,標題是不是會影響看文章的觀點?何謂環保?
  3. 第三篇文章:可食用塑膠袋。請學生思考,若可食用或環保塑膠袋這麼好,為何在臺灣並不流行?
  4. 第四篇文章:還給塑膠袋清白。讓學生開始反思「塑膠袋」就是不環保嗎?塑膠袋產生的緣由是什麼?
請學生思考何謂環保(圖片2)
請學生思考何謂環保

三、利用辯論做最後總結。將學生分為兩組,利用前面一系列文章與討論,最後再讓學生從辯論中發展出自己對於文本的解釋、省思與評鑑。

  1.辯論前會先調查大家對於塑膠袋的正反方意見,辯論後再調查一次,並請學生表達為何聽完後會改變想法。

黑板上先調查正反方意見票數,之後再開始辯論(圖片3)
黑板上先調查正反方意見票數,之後再開始辯論
辯論情景(圖片4)
辯論情景

  2.沒有上場辯論的同學,需要寫下每個人辯論的重點,並且寫出聽完後的想法。

辯論完後會發現學生的想法有所改變,不再是直接認為塑膠袋就是不好的(圖片5)
辯論完後會發現學生的想法有所改變,不再是直接認為塑膠袋就是不好的

教學感想

  1. 經由這一系列閱讀理解教學,除了希望能夠讓學生從閱讀文章開始,透過正反兩方不同的觀點,再來利用討論、心智圖、報告、辯論等方法來做歸納,內化自己所閱讀的資料並練習表達,進而學會如何深入看文章,並且要了解不是所有文章裡的內容都是對的,也希望因此可以解決目前許多偽科學的問題。但過程中也因為想要給的太多,反而對本系列的教學目標有點失焦,未來會再改進。
  2. 教學結束後,可以發現學生開始會對文章內容感到懷疑,開始會先從找關鍵字來整理重點,開始知道寫出的心智圖是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想法,所以每個人的都會不同。完成這一系列的訓練後,學生的進步是可以看到的,令人欣慰。
  3. 閱讀和口說看似沒有關係,但經過這次教學可以明顯發現,當學生練習說出來,反而能提升閱讀的質量,讓他們知道自己閱讀的盲點。

【註一】何憶婷為臺南市中山國中老師,推動閱讀已超過10年的時間。

 

分享:
:::

教學錦囊

「懷」孕「趣」
創課在海墘 玩積木學品格
閱讀理解很自然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