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太平區新高國小林淑芳主任 05/06/2022 437 點閱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圖片1)

書   名:《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作    者:安德斯•韓森

原文作者:Anders Hansen

譯   者:葉小燕

出 版 社: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 版 日:2022年1月1日

  作者Anders Hansen利用科學,在這本書中娓娓道訴:「手機/平板」對人的心靈健康、睡眠、長期記憶(知識形成)及專注力的影響。

人類的「大腦演化」比「科技發展」

  物競天擇是生物學的重要理論,適者生存是生物演化的發展結果。書的前言,以生物演化的案例引人發想:在數萬年前的時代,可以讓人類易於生存的特徵,一旦移植在現在的數位化社會,卻有不同結果,反倒形成人類的不安與壓力、睡眠品質低落、無法集中心神、容易焦慮、嫉妒和愛比較……,推究其因,竟與我們對手機或平板的沉迷與依賴息息相關。為什麼?有關係嗎?讓人想一探究竟!

  在這本書中沒有艱難的科學理論,作者採以淺顯易懂的大腦生理結構、傳導物質功能介紹,輔以真實科學實驗論述,析理人類沉迷手機與產生行為模式的「因果」關聯,閱讀後,會讓人有種「啊!原來如此。」的感慨。

在數位生活中,手機腦逐漸發展

一、一直想查閱手機訊息(社群媒體App):多巴胺的獎勵機制,驅動人的期待感。

二、手機螢幕的藍光:抑制了褪黑激素的分泌,降低睡眠品質。

三、數位環境:頻繁啟動HPA軸壓力系統,讓身體長備「戰鬥或逃跑」機制。

四、多工處理的數位生活:大腦走捷徑,專注力降低,資訊無法固化構築為知識。

人類不該去適應科技,科技應該順應人類

  數位化對人類腦部發展是兩面刃,適度使用科技可讓人有效運用智能,然而一旦過度使用則會引發不良的效應,降低專注力及記憶力,影響睡眠及學習。我們應該省思是「人在使用手機」,不是「手機在操控人」。

  閱讀這本書,從認知人腦生理結構的相關知識,連結思考數位生活對自己的影響,懂得批判分析其中優缺,我們將能因此有智慧地使用科技工具,避免讓「科技」變成只有熱量,沒有營養的零食。

分享:
:::

書香共聞

《守護馬來熊的女孩:再見,索亞!以信念燃亮夢想的旅程》
《明明啊明明》
《提問力:啟動探究思考的關鍵》
《拯救手機腦:每天5分鐘,終結數位焦慮,找回快樂與專注力》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