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文化融合 多元共榮

清水區槺榔國小李佩倫主任 06/08/2023 345 點閱

  臺灣本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社會,涵融了原住民、荷蘭、中國、日本、歐美乃至東南亞文化,近年來,愈來愈多的跨國婚姻更提高了文化的多元性。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新住民及其子女的人數,佔臺灣總人口數的比例逐漸增加,他們早已不再是弱勢邊緣的族群,而是能提升臺灣國際競爭力潛能,並具備人才培育的優勢。

  新住民及其子女身為跨文化人口,面對不同的文化時容易產生對自我身分的矛盾,其原因來自於不同的成長背景、生活經驗及模式,在臺灣這個大環境中,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在頻繁互動之下,彼此差異漸漸湧現,最常見的有語言、文化差異、婆媳衝突、親子教育及社會網絡支持薄弱等問題。學者王雅玄指出,新住民因社會的負面觀感及刻板印象,對自我產生懷疑,對母國與個人的認同也會隨之削減,而新住民子女也會受到同儕或社會輿論的影響,不想承認自己為新二代的身分。要提升新住民及其子女的自我認同,營造多語言、多文化的跨文化環境,方為積極友善的作法。

  在學校中,辦理相關的文化活動是營造跨文化環境的有效途徑。學校可以透過以新住民為師,辦理異國料理體驗活動,或是異國服飾、異國節慶及風俗文物等文化交流活動,讓新住民文化為大家所瞭解,藉由不同國家文化的比較,也能促進跨文化的相互理解,都有助於建立友善的跨文化環境。另外,學校辦理各項以新住民文化為主題的活動,像是新住民特色園遊會、新住民跳蚤市集、親子讀書會等,鼓勵新住民親子走出家門一同參與,亦是促進新住民及新二代自我認同的可行方式。

以新住民為師,辦理異國文化交流活動。(圖片1)
以新住民為師,辦理異國文化交流活動。

  新住民及其子女對臺灣的影響力正日漸加深中,融合臺灣文化與新住民文化是重要課題。新住民親子互動是多元共榮的基石,學校教育從小做起,透過辦理親職教育課程和子職活動,提升親子互動的內涵,進一步影響家庭,讓不同年齡層、性別、身份背景的多元族群,學會擁抱自我特質,秉持共融精神,從認知彼此、包容彼此乃至於接納彼此,促進不同族群跨越藩籬,最終將能融合彼此文化,創造多元共榮的社會。

透過辦理新住民親職教育課程和子職活動,奠下多元共榮的基石。(圖片2)
透過辦理新住民親職教育課程和子職活動,奠下多元共榮的基石。
分享:
:::

焦點話題

多元文化 互學共融
文化融合 多元共榮
多元交流 邁向國際
新住民一家親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