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教師攜手新住民 創造共融的多元文化校園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王翊涵教授 06/01/2023 235 點閱

  臺灣自1990年代後期開始湧入大量的婚姻移民,截至2023年3月底止,在臺新住民總數是581,274人,約占全國人數的2.4%,其中90.3%為女性,且多數來自中國大陸及越南、印尼、非律賓、泰國、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根據內政部移民署2018年新住民生活需求調查摘要報告,目前約有64.6%的新住民已在臺居住滿10年以上,更有12.6%已居住滿20年以上,此也提醒著政府與社會大眾,在思考與回應新住民的生活需求時,不能僅注重生活適應議題而已,而是需要有更宏觀及多元的視角來擬定相關政策與佈建相關資源。這樣的觀點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提出的第二次新南向政策後有了落實的機會,因著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臺灣對於新住民的服務主軸開始從「照顧」的強調漸轉為「培力」的觀點,所謂的「照顧」服務傾向把新住民視為是「服務接受者」,然而「培力」的服務措施重視的是讓服務接受者可以發展出個人的力量感及影響他人的能力,著重的是新住民能力的增長,並有機會促使其有公共參與的機會。

  事實上,無論是學術研究或是實務日常,都可見到新住民在臺灣展現著她/他們的力量與能力,例如已有不少新住民女性投身於社福、衛生、教育等領域的志願服務工作,為臺灣社會奉獻一己之力;或是當前以新住民為主要成員的社會團體已不在少數,這些新住民團體積極的投入社會福利輸送行列或是為弱勢群體發聲,為營造美好正義的生活環境而努力;亦有新住民參與培訓成為文化宣導講師,致力提升臺灣的多元文化氛圍;還有部份新住民能成為政治人物或是重要決策核心者,維護著移民與移工的權益。

  這些新住民培力展現的實例數不勝數、比比皆是,而且亦在校園場域中發生,其中與上述培力觀點最貼近的就是已有不少的新住民成為臺灣教育現場的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從教育部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的網站資料可以發現,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規定,新住民的母國語文自108學年度起被列入國小語文領域,學生可從本土語文及新住民語文中擇一修習,國中及高中則分別納入彈性學習課程與第二外國語文選修。也因此,教育部投注資源來培訓師資,目前已培訓新住民語文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共計3,650人,以能回應各級學校開設新住民語文課程的需求,針對偏遠學校的學生,亦可以開辦遠距直播教學。換句話說,當前在臺灣校園授課的人除了各領域的教師,還包含了教授新住民語文課程的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其中多數是新住民,她/他們與校園的教師們共同合作,教授學生認識與學習新住民語言及探索多樣性的文化議題,並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與互動,培養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的能力。

        臺灣這塊美麗的寶島一直綻放著生氣蓬勃、生機盎然的景象,主要原因就是臺灣是一個由多種族、多族群、多語言及多文化所組成的社會,這些文化與群體的多樣性又彼此交織共融的創造出更大的多元性。但是在種族、性別、階級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新住民來臺後的生活一直籠罩著污名與歧視的陰影,而新住民在臺灣展現優勢並發揮影響力,正是去除歧視的最佳解方,更是催化尊重多元文化意識的最佳人力!臺灣社會仍需要持續提升對新住民的友善與尊重,作為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情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判斷能力、創意發揮、人權尊重、環境保護、國際視野等的學校校園,更需要幫助學生去瞭解與探究不同的國家風情及文化價值,促進族群互動與相互理解,讓多元文化素養與氛圍可以真正的在校園中落實。令人開心的是,校園多元文化環境的營造能有新住民的加入,學校教師攜手新住民,就能夠創造共融的多元文化校園。

分享:
:::

教育領航

新世代 新視界 共融新生活
陪伴新住民的屯區新住民學習中心
教師攜手新住民 創造共融的多元文化校園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