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形塑校園人工智慧素養之經驗與策略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連俊瑋教授 02/05/2024 2229 點閱

一、前言

  雖然,早在1950年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一詞就已出現,但近幾年來,在資訊軟硬體成熟與應用領域日趨多元的推波助瀾下,AI、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GPT等專有名詞,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國內外許多大學也將AI素養視為大學教育的新顯學,但AI素養只是大學教育的專利嗎?當然不是,當AI已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同時,教學融入AI,型塑校園AI素養,已成為各級校園所要努力的目標。

二、型塑校園AI素養的策略

  作者長期在大學資訊管理系任教,同時也有機會將AI的概念推展到小學端,跟小學師生分享生活中的AI應用,本文主要目的是想分享個人推動的經驗與策略,供各界參考,共同推動校園AI素養的養成。以下提出三個具體的策略,期望能拋磚引玉:

(一)利用現有資源,借力使力

  要將AI的概念,用簡單直白的方式介紹到各級學校並非易事,所幸現有許多政府單位或私人企業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紛紛投入資源進行教材開發,例如:教育部《AI中小學教學示範例-國小教材》、教育部《和AI做朋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臺北市人工智慧教材》、鴻海教育基金會《人工智慧導論》等,這些教材淺顯易懂、針對不同層級學生與教師設計了不同的教材,而且多數是免費的電子檔,可取得性高,這些寶貴資源都成為了我們在校園中,推動提升AI素養的重要工具與資源。

(二)遊戲式學習,寓教於樂

  遊戲是寓教於樂的最佳工具之一,特別是現在學生在校園中,個人電腦或平板電腦唾手可得,剛好可以多加運用在校園AI素養的養成過程。這裡的遊戲可區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承上一個策略,利用現有的資源,例如鴻海教育基金會科技教育互動平台「趣味遊戲」中,便提供一系列融入AI概念的小遊戲,這些遊戲多數可以幾分鐘內體驗完成,接著教師才去解說引導遊戲內容所要傳達的概念,以提升接受度。接著,第二類遊戲則是屬於自行開發的遊戲,在此並不是要教師自行開發遊戲,而是要銜接到下一個策略,「連結大學資源」,這個策略既可以借力使力,又可以彼此互惠,以下策略三進行說明。

(三)連結大學資源,互利互惠

與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合作,藉由AI影像辨識技術,協助小學生瞭解常見的基本護理知識。

  現今許多大學科系都設有畢業專題實作的課程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的推動。對大學畢業專題而言,能夠與各級學校有合作共創的機會,是許多大學生所期待的,將大學專業帶入社區,也是大學社會責任的基本精神。

  個人曾指導資訊管理系大學生進行專題App開發,主題是要協助小學生辨識與學習日常生活中常見傷口的基本護理知識,以提升校園與日常生活安全,這個App我們結合了AI影像辨識技術與領域專業知識,進行系統發展。在這個實例中,我們如何與社區小學進行合作呢?

  首先,大學生需要收集場域現場的實際經驗,謝謝臺中市北區太平國小與太平區新光國小的護理師與健康教育老師,他們無私的分享校園中的實際經驗與專業知識,讓大學生可以發展出「接地氣」的專題作品。

  接著,系統初步完成後,同學又回到合作的校園,一則分享與交流專題成果;二則可以藉此,請使用目標族群(小學生)進行體驗與測試,並收集相關的回饋以持續進行系統優化。在這個階段,我們設計了一個「人腦與AI誰厲害?」的遊戲,我們輸出了一系列小學生常見的傷口圖卡,分別讓小學生與我們設計出的App進行辨識,最後比較人類或AI何者有較高的辨識率。我們透過遊戲與App寓教於樂,讓小學生更認識日常生活中的AI應用,同時大學生能得以收集到相關的系統使用回饋,做為系統優化的依據。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互利互惠,對大學生而言,因為他們有機會進到實際場域與利害關係人進行互動,其作品不僅獲得國科會大專生研究計畫的支持,更獲得專題競賽獎項;而小學教師與同學也可藉此更認識AI的應用。

  然而,要落實此一策略,最大的挑戰是雙方要如何第一次接觸呢?個人建議就是「主動出擊」,主動透過不同的活動與關係,找到合適的窗口,各級學校應樂於大學資源的挹注,而大學也很希望落實社會責任,在此前提下,主動出擊不失為好的方法。

三、結語

  AI時代的來臨,人人都要懂得運用AI,以事半功倍。但要如何提升校園AI素養,大家都在嘗試投石問路,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希望本文的經驗分享,能夠有助於大家與AI共同合作。

分享:
:::

教育領航

形塑校園人工智慧素養之經驗與策略
提升資訊素養 扎根人工智慧
教育與AI共舞 迎接未來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