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一堂舞動身體的雙語課--韓宜君老師

惠文高中蔡淇華主任 03/06/2024 598 點閱

  13歲的男孩隨著老師的指令,奮力舞動身軀,「編」著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支舞。這是一堂國中二年級「雙語表演藝術課」,上的是「創意身體與編舞」,而重度身障的男孩坐在輪椅上,一個傳統觀念中,不可能「跳舞」的孩子,也舞動了起來。

TPR教學法在重複「聽」、「說」與「動作」中,自然習得

  坐在一旁觀課的我,不禁眼眶泛淚,感動男孩上課的全然投入,也感動於一堂規劃完善、80%講英文的雙語課,竟然可以讓國二的學生跟上,同時學到英文與相關知識。

  台上授課的惠文高中國中部韓宜君老師,利用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肢體反應教學法,先指著自己的身體,讓學生跟著做動作,逐一說出的身體部位,如 head, neck, shoulders, arms, hands, hips, legs。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陳錦芬與楊啟文教授表示,語言習得來自「生活情境」中的「重複應用」,TPR教學的理論基礎便根基於此,當學生在視覺與觸覺的情境中,讓聽說「量變達到質變」,就能在重複聽、說與動作中,自然習得外語與知識點。例如宜君老師說move your shoulders與 move your hips時,自己會示範搖擺肩膀與臀部的動作,學生跟著舞動的同時,也唸出這些新字彙,同時學會了move、shoulder與hip這些字彙。

  在6節課,共300分鐘的教學中,宜君老師呈現舞蹈的五大元素:身體(body)、動作(action)、空間(space)、時間(time)與勁力 (energy),讓學生在各項動作元素中,探索自己的身體,同時學習合作、觀察與欣賞他人表演。最後將學生分組之後,進行實作,讓學生自己編舞。身障的男孩動作不便,無法加入任何一組,但當他看見其他同學律動身體時,也不自覺舞動身上所有能動的關節。

一堂舞動身體的雙語課--韓宜君老師(圖片1)

 

與ICQ結合,確認學生跟得上

  宜君老師運用TPR教學法,通過指令請學生做出動作來表達自己,發出指令者可以是老師,也可是學生。例如可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名學生發布指令,另一名做出相應的動作,重複聽、說與動作。

  事實上,這樣的下指令有很多有優點,不僅可以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檢視學生的學習是否有跟上。例如教到空間(space)概念時,宜君老師先示範High level(高位)、Middle level(中位)、Low level(低位),再發出指令,請同學做出三種身體位置的動作。

  宜君老師下指令以確認學生認知的方法,稱為ICQ(Instruction Checking Questions) 「指令檢查問題法」。此法可以適用於各科教學,善用ICQ,不僅學生不易分心,而且可以做為參考,來調整語速、單字難度、與雙語的使用比例。

成功教案的分享,有利雙語與全英教育的推動

  臺灣的雙語與全英教育尚在起步,許多學科窒礙難行,但不表示所有的科目都不適合雙語與全英教學。事實上,一堂堂成功的雙語課是被老師帶出來的,「創意身體與編舞--Move Your Body」已出版,韓宜君老師希望能將此雙語教案推廣至其他的學校施行,並有效落實雙語教學。

分享:
:::

人物特寫

特別的愛給「特殊」的你--李靜宜老師
繩繫豐洲話拔河--李姿怡教練
一堂舞動身體的雙語課--韓宜君老師
大智最溫暖的引路人--許美霞老師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