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運用Kidmap資料澄清學生迷思概念之分析

居仁國中張維倫組長 03/07/2024 655 點閱

  近年來心測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的「學生作答結果診斷分析(kidmap)合作計畫」,參與合作的學校能獲得心測中心的作答結果診斷分析資料,學校可搭配國中教育會考學力分析報告進行解讀,選擇會考試題進行迷思概念成因的分析,提出預防、改善的策略跟教學方法。

  依據心測中心的分析原理說明,由學生會考作答資料可找出學生能力值大於試題難度,也就是學生應該答對該題,但實際卻答錯的題目,當迷思概念比率高於15%時,此題就值得進行分析與討論,讓教師在往後的教學能更加留意教學的語言、圖像表徵是否造成學生的迷思概念。

  以112年國中教育會考自然科試題第25題為例,題目如下圖1:

 

運用Kidmap資料澄清學生迷思概念之分析(圖片1)

 

  搭配學校的學力分析報告及心測中心的作答結果診斷分析資料,製表如下圖2:

運用Kidmap資料澄清學生迷思概念之分析(圖片2)

  由圖1跟圖2可以發現,本校有24.63%學生在本題呈現迷思概念,且具有迷思概念的學生中,有86.23%的學生都選A,在迷思概念上呈現高度的一致性。可能的原因是單就表徵氧氣的曲線而言,A一直維持在「低百分比」的狀態,所以學生會認為「一直維持在氧氣很低的狀態,並且沒有劇烈的上下波動」,氧氣的氣體比例是低的,就可以減緩蘋果的熟化。另一件事是,學生可能沒有區辨清楚A、C、D這三張圖的縱軸百分比刻度單位長不同。根據題目敘述,大部分的學生會合理認為根據題目「要減少與氧氣接觸」,故B、C選項氧氣含量明顯高於另外一種氣體不合理;另一個學生會選A的原因可能是學生在自然科學課程曾學到充氮以維持食物新鮮度的方式,其原理是使食物不直接與空氣中的氧接觸。

  在教學上,解讀完題目後,我們可以先分析A選項不合理的地方:充氮保鮮得先抽出保存環境中的空氣,再充入氮氣。但A選項的氮氣跟氧氣比例並沒有隨著時間有氧氣變少、氮氣變多的變化,而是一直維持與一般乾空氣的組成比例相同(沒有太大的上下波動),所以並不合乎「調整」這個關鍵動詞的題幹要求。實際進行讀圖教學時,可先請學生觀察橫軸、縱軸,最常出現的圖形為隨著時間(橫軸),各式操作變因(縱軸)的變化趨勢;學生也必須辨識清楚圖形下方的圖標,不同粗細的線條表徵不同氣體,同時要訓練學生找出題幹的關鍵詞,例如「減少」、「需要」、「調整」,以此題為例,題幹中的動詞往往是解題的關鍵。

分享:
:::

教學錦囊

E起FUN心學
以雙語美術課啟發勇敢與自信的力量
運用Kidmap資料澄清學生迷思概念之分析
生成式AI在教學上的應用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