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四學模式科技輔助自主學習--以雜耍活動為例

大甲國中蕭美雲老師 06/06/2024 1054 點閱

  近年來,疫情影響學校實體課程,幾位夥伴透過專業社群共備,改編體育課程,使課程更加豐富且多元,在科技輔助下使學生在家輕鬆學習,透過自主學習、相互學習、分享、觀摩、互評達到學習目標。

  本課程內容符合國民中學教育階段核心素養項目B2與C2。透過課程實施,期望國中生能運用科技、資訊和媒體,提升學習效果;並了解科技、資訊和媒體之間的關聯,培養利他和合群的知識和態度,同時培育學生在體育活動和健康生活中相互合作和與他人和諧互動的能力。

  雜耍活動課程設計為四節課,包括體育科三節課和家政科一節課。課程旨在培養同學從活動中養成預先練習的習慣,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同學們將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並調整導學設計,同時注重小組學習,讓學生在互助中加強團隊合作。本單元旨在讓學生:

  1.體驗參與團體活動的歷程,發揮個人正向影響,提升團體效能。

  2.分析雜耍運動中個人或團隊的進階技巧和綜合動作展演。

  3.展現自信和勇於挑戰的學習態度。

  希望通過學習多元運動基礎知識,進一步專攻感興趣的運動,提升技術水平,培養運動欣賞能力,並豐富品德素養。課程操作如下:

第一節 家政課

  單元課程-雜耍球活動:教具製作、Padlet功能介紹、影片上傳操作、成果分享及評量回饋等課程介紹。

  教具製作完成後將球帶回練習,一週後驗收自學成果。

教具製作:

  材料:細貓砂、塑膠球、熱熔槍、鋼錐、塑膠杯、電子秤。

  流程:將塑膠球戳洞後使用杯子裝貓砂(約杯子刻痕),將貓砂灌入塑膠球中,到電子磅秤秤重約(90-95克) 使用熱熔槍封口,耐心等待冷卻確認氣密(輕壓回彈會「啵」一聲)完成。

學生利用家政課製作雜耍球

 

第二節 體育課

  在一週後的體育課上,學生展示了自主學習成果,明顯有幾位經自主學習後的優秀球員出現擔任各組組長。透過快速異質性分組,學生操作Padlet上傳影片,並進行雜耍球基本動作的說明和練習。基本動作要領如下:

  • 單顆球:

  1.放鬆肩膀,用手肘拋球,專注於球的位置。

  2.拋球的高度應與頭部相當,或稍微高一點。

  3.預測球的落點,不要提前伸手接球,等待球自然下落。

  • 兩顆球:

  1.先用右手拋出一顆球,球的高度與頭部一致。

  2.當第二顆球下落時,立即用左手拋出第三顆球(一、二、三)。

  3.每拋完兩次就暫停休息一次,練習到輕鬆自如(可以連續作幾十次)。

  • 三顆球:

  1.右手握住兩顆球,左手握住一顆球(或右手握住兩顆,左手握住一顆)。

  2.前兩次拋擲與兩顆球一模一樣,當看到第二顆球往下掉時,立即丟出第三顆球(一、二、三)。

  3.正確的話,球會交換到另一隻手中(右手一顆,左手兩顆)。

  4.三顆球都要拋到相同的高度,保持均勻的節奏(一、二、三)。

  5.初學者可能覺得拋出第三顆球很難,大聲念出數字有助於練習。

  6.保持相同高度,不要太往前或太向後,每拋三次就暫停一次。

  7.從掉下來的球底下往上拋,每次都從中間拋起。

  8.在課餘時間自主練習,一星期後驗收成果並加入團體小組動作再上傳。

進行雜耍球基本動作的說明(圖片1)
進行雜耍球基本動作的說明

第三節 體育課

  在室外課中,學生進行了個人球感練習,包括單顆彩虹、左右交叉、右邊瀑布、左邊瀑布和右手換左手瀑布等動作。之後,各組自行進行團隊創意練習,並將影片上傳。若動作不理想,下次課前可再次上傳完整影片,並加入喜歡的音樂特效,記得給組員回饋喔!

個人球感練習(圖片2)
個人球感練習
團隊創意練習(圖片3)
團隊創意練習
 

第四節 體育課

  這節課中,同學們分享了個人和團體的創意雜耍影片,明星球員展現了自信和技巧,受到同學的熱烈迴響。課程延續了好幾週的下課時間,同學們隨手拿出球來練習表演,雜耍中同學的眼神非常專注且自信。在校慶活動上,同學們自信地在班級前表演雜耍,增添了歡樂的氛圍。

分享個人和團體的創意雜耍影片成果(圖片4)
分享個人和團體的創意雜耍影片成果
分享:
:::

教學錦囊

美感跨域 人文活化潭陽妖怪村
籃球傳球及運球團隊合作教學分享
四學模式科技輔助自主學習--以雜耍活動為例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