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攜手耆老 傳承泰雅文化

和平區博屋瑪國小胡家豪主任 06/05/2024 1127 點閱

  2016年,原達觀國小正名為博屋瑪小學,並成立全國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以泰雅族的Gaga(傳統)為基底,邀請部落耆老、文史工作者、學者入校協助課程設計。博屋瑪課程融入泰雅觀點與精神,共設計7個面向、26個主題、341個單元及2,560節次的泰雅文化課,試著找到原住民教育的主體性,並讓孩子們在學校正式的課程中,以在地素材、最熟稔之文化,學習未來的知識。

部落耆老的錦囊相授

耆老講解傳統泰雅竹屋構造

  在博屋瑪國小的課堂中,會看到非常特別的畫面:一節文化課程中,有非常多的老師,除了課堂授課老師外,還有文化指導員、族語教師及部落耆老們,有時授課教師人數還會超過該班級的學生人數。

  在設計文化課程時,博屋瑪國小聘請許多部落耆老進行田野調查和文化課程備課,但一開始僅有幾位耆老願意到校協助,幸好,藉由耆老們的口耳相傳,讓大家認同博屋瑪國小想推行的文化傳承教育理念後,有越來越多的部落耆老願意到校,協助文化傳承的工作。

部落頭目講述部落故事(圖片1)
部落頭目講述部落故事
耆老介紹部落水果產業—柑橘(圖片2)
耆老介紹部落水果產業—柑橘

  雖然大部分的耆老們都沒有修習過教育學程或到學校教學的經驗,但擁有豐富的傳統泰雅族文化知識及泰雅族的Gaga,在進行協同教學時,可以跟學童分享自身經驗;而教師們在進行備課時,也能徵詢耆老的經驗和想法,在教授文化課程時更能貼近課程目標。

民族實驗教育路上的最佳夥伴

耆老講述部落遷移歷史

  傳統泰雅族的生活中蘊含著非常多的科學知識,例如:傳統的魚叉包含著光的折射和慣性定律的科學原理,小米釀酒背後有發酵的原理及數學比例的重要概念。

  耆老們有如文化傳承的知識寶庫,連結著過去的寶貴知識經驗,等著我們去發掘,在博屋瑪的民族實驗教育課程當中,耆老群們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既是最佳的教育夥伴,更是學童們最佳的學習楷模。

分享:
:::

教育夥伴

攜手耆老 傳承泰雅文化
一步一芳草 馨香掬滿園
大手牽小手 為愛向前走
永遠的志工 鄧爸爺爺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