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校園是學校最大型的教具,如能用心建構校園環境,則俯拾皆是學問;行止皆成學習。是以,Taylor 和Enggass(2009)稱之為「立體的教科書」(three-dimensional textbook)。
校園活化包括既有學校空間與設施,以及閒置空間的再利用;而學校閒置空間再利用,具有校園活化之效,但校園活化不以閒置空間為限(湯志民,2009)。因此,活化校園空間時,首先要以教學本質為出發點,其次想像室內外教學空間應有的情境,最後發揮巧思使教學本質與學習生活緊密結合,以提供教師順暢教學與學生高效學習的優質環境,亦發展出在地特有的人文色彩(吳清山,1998)。
學校的建築、校舍與環境,就是一種潛在課程(李柏璋、林清江,1984),盧智敏(2003)指出,空間形式並非超然客觀於外,教育理念和空間環境之間無法截然劃分。日本知名建築師安藤忠雄表示,學校既為培育人的場所,他最想要珍惜保有的是:人們在這個場所中成長,而且建築本身也一同成長且充滿生命力,透過建築孕育出人們可以獲得超過他們預期之可能(許晴舒譯,2009)。當學校環境運作良好時,就會增進學生的生活和教育成就(湯志民,2006)。所以,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說:我從未教我的學生,我只是提供他們可以學習的情境(I never teach my pupils ,I only attempt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in which they can learn.)(湯志民,2009)。
為達到上述的校園活化效能,最佳的途徑則是建構「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學習情境。妥善運用既有的空間與設備,建置學習資源與契機;精心規劃即將添置之建物與教材,融合教育與學習的標的。略提具體作為如次:
一、既有設施的活化
校園活化係透過再利用既有的校園空間與設施,配合各地特色、人文特質與特殊需求,規劃多樣性的教育功能,充分發揮校園空間的價值,及擴大多元面向之效益,使之再生新生命之歷程。因此,可參考下列作法:
(一)「無所不在」視覺學習:如校園空間(辦公室、專科教室、保健室、藝術建置、廁所…)、校園植物(花、草、樹木)、設備(教具、教材…)、行道空間(走廊、川堂…)之中英文標示與學習小語製作。
(二)「無所不在」聽覺學習:如晨間中英文播放、課間時間音樂欣賞、師生中英文對話、午間中英文廣播。
(三)圖書館、電腦教室開放予學生,以資利用課餘時間使用,並得以充分發揮其功能。
(四)閒置空間再利用:如結合社區特色建置特色教室(商業區之銀行教室、農業區之農耕教室、漁業區之海洋教室)、發展學校特色教室(全英語教學教室、第二外語教室、產業教室)、生態步道、生態園區。
二、活化未來設施
Ogata 與Yano (2004)依據與環境之嵌入程度(embeddedness)和行動性程度(mobility),指出:只有高「嵌入性」與高「行動性」才算是U學習(ubiquitous learning)。所謂「嵌入性」是指學習行為與學習者環境契合的程度;而「行動性」則是擺脫學習時間與空間限制之程度。因此,如有新建校園建築或增添購設備時,可參考以下做法:
(一)建置「無所不在」學習資訊系統:藉由整合多元運算技術的環境,讓學生於校園內,在任何時間與任何地點,獲得資訊的交流與服務。如雲端資訊系統、情境感知系統之建置。
(二)行動載具增購:如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電子書包之增購。
(三)特色學習空間建置:如特色教室、特色學習空間建置。
誠然,一個21世紀的學習者,應該具有能透過非正規、非正式、有意的、無意的或偶然地學習活動,自日常生活中、工作上或社群裡獲取知識的能力,並在多元化的學習空間裡與同儕分享(Layte 與Ravet, 2006)。因此,藉由校園的活化,以活化學生之學習,進而形成「無所不在」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得以處處留心則成學問,是吾人教育工作者之使命。
參考書目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五南。
李柏璋、林清江(1984)。「潛在課程」研究之評析。南投:臺灣省教育廳。
許晴舒(譯)(2009)。在建築中發現夢想—安藤忠雄談建築(原作者:安藤忠雄)。臺北市:如果出版社。
湯志民(2006)。學校建築與校園規畫(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湯志民(2009)。優質校園營造:2010新趨勢。「2009學校建築研究:校園建築優質化」研討會論文,臺北市:中華民國學校建築研究學會。
盧智敏(2003)。國中校園空間改造行動研究之方案教學計畫-以臺北縣立樹林高中為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Layte, M. & Ravet, S. (2006) .Rethinking quality for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Handbook on Quality and Standardisation in E-Learning, Springer, pp. 347-365
Ogata, H., & Yano, Y. (2004). Context-Aware Support for Computer-Supported Ubiquitous Learning. Proceedings of the 2n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pp.27-34.
Taylor, A. & Enggass, K. (2009). Linking Architecture and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sign of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創刊日:100 年 6 月 10 日
發行人:教育局局長
出版者: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地址:42007 臺中市豐原區陽明街 36 號
電話:04-2228-9111(代表號)
臺中市教育電子報自民國 100 年 6 月起,每月 10 日發行一期,為教育夥伴提供更快速便捷與寬廣詳實之教育資訊 ,歡迎各界關心教育訊息之舊雨新知,上網免費訂閱,並請廣為推廣宣傳。
蔣偉民局長
蘇美麗科長
課程教學科王柏鈞股長、王琬璇老師;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劉冠欐主任、王清峰主任
教育領航:西屯區上石國小劉益嘉校長、黃蕙蒨組長;北區太平國小曾娉妍校長、陳奕蓁主任、游淑淳組長;
教育動態:中區光復國小張毅宏校長、蔡牧耕主任、林靜鶯組長;東勢區新盛國小譚至皙校長、李曉玲主任;
校園風情:北勢國中林宏泰校長、劉芳如主任;西屯區東海國小林筆藝校長、張凱棠主任、楊琮渝老師;
人物特寫:后里區月眉國小廖曉柔校長、楊秀停主任;大里區大元國小張曡今校長、王怡月組長;
焦點話題:清水國中曾育宗校長、洪嘉祥主任、王詠婕組長;東區樂業國小吳桂芬校長;
教學錦囊:四箴國中林瓊惠校長、董家琳組長;大里區益民國小洪翠芬校長、吳相儒主任;
教育夥伴:西區忠信國小黃美樺校長、葉俞潔主任;北區立人國小廖子成校長、簡鳳瑩主任;
書香共聞:大甲區順天國小陳素萍校長、顏淑菁主任;大雅區三和國小何昭伶校長、陳怡閔主任;
行政組:南屯區永春國小蕭俊勇校長、王清峰主任;
網路服務:課程教學科黃晉恩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