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在AI時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

烏日區僑仁國小張湘苡老師 03/30/2025 169 點閱

  當資訊的流動變得前所未有的快速,當AI技術讓虛擬與現實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如何培養學生的判斷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冷靜分析,成為教育現場無法忽視的重要課題。

  • 從閱讀課看懂媒體運作的邏輯

  閱讀不只是理解文字內容,更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在閱讀課中,我們讓學生扮演媒體工作者,模擬一家即將倒閉的報社,思考如何透過聳動標題來吸引讀者。這項有趣的挑戰讓學生絞盡腦汁地想出各種吸睛標題,卻很快發現,當標題過於誇張、偏離事實時,可能會引發爭議,甚至帶來法律責任。這樣的活動讓學生開始思考:每天在網路上看到的新聞,真的都能照單全收嗎?

在模擬報社活動中,學生試圖用聳動標題來吸引讀者。(圖片1)
在模擬報社活動中,學生試圖用聳動標題來吸引讀者。

  我們又播放了幾支偶像團體的MV,讓學生試著分辨畫面中的人物是真人還是AI生成的虛擬偶像。當他們驚訝地發現,部分AI偶像的動作、表情竟能以假亂真,便對影像的真實性有了不同的認識。此外,課堂中我們播放一段經過剪輯的影片,影片中的主角看似做了不當行為,短時間內在網路瘋傳,甚至引發大量惡意留言與抵制行動。然而,當學生觀看完整影片後,才發現真相與原先的認知截然不同。這些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資訊的可塑性,並培養對媒體內容的敏銳度。

  • 在資訊課探索網路世界的真假

  我們每天都在網路上接收各種資訊,但要如何辨別真偽?在資訊課中,學生學習如何查找官方資訊來源,並透過政府的「165反詐儀表板」認識詐騙手法的變化。他們發現,許多看似合理或極具吸引力的訊息,其實背後隱藏著陷阱。

  我們還設計了一個圖像辨識活動,每題提供兩張人物照片,其中一張是真人,另一張則是AI生成的圖像。學生嘗試辨別哪一張是真人,卻發現有些AI生成的影像幾乎與現實無異。當他們意識到「親眼所見」的東西可能並不是真實時,對於網路世界的理解也變得更加謹慎。

比較兩張圖片後發現AI生成圖幾可亂真(圖片2)
比較兩張圖片後發現AI生成圖幾可亂真
  • 專業對話讓媒體識讀在教育現場扎根

  除了學生,教師的學習也同樣重要。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中,已經在課堂上實施媒體識讀教學的老師們分享他們的做法與經驗,幫助更多教師在不同學科中融入媒體識讀,例如:在語文課帶領學生分析新聞的措辭與立場、在社會課討論社群媒體如何影響公共輿論等,這樣的對話,讓媒體識讀不只是單一課程的一部分,而是滲透到學生生活中,成為學生理解世界的重要能力。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促進媒體識讀課程的蔓延(圖片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促進媒體識讀課程的蔓延
  • 在資訊時代培養更有智慧的閱聽人

  在AI技術與數位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所面對的世界已經不同於過去。他們接收資訊的方式更加多元,挑戰也更加複雜。或許,我們無法阻止假訊息的存在,也無法改變網路世界的運作方式,但我們可以透過培養媒體識讀能力,讓學生擁有思考、辨識與分析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理性看待資訊,並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分享:
:::

焦點話題

AI在國小教育的應用與發展
用AI迎向智慧教育
在AI時代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辨能力
AI時代的教育挑戰 培養學生的思辨與媒體素養
社會組必備的六項成長思維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