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學校優質午餐,學生健康把關

外埔區水美國小陳素萍主任 11/20/2012 1518 點閱

    說起我國的學校午餐(昔稱營養午餐)發展,最早應是民國40年,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撥贈脫脂奶粉給部分學校,提供營養不良學生飲用時便已萌芽的概念。正式開辦則到民國46年由臺灣省教育廳與農復會,利用美國天主教及基督教福利會贈與之美援物資,選擇五所山地學校為示範開始。其後歷經退出聯合國,政府自籌經費辦理,直至民國70年為止,辦理學校午餐之國中有72校,國小有436校,學生計約29萬人。接下來導入營養專業概念,民國76年高雄市開始將營養師納入學校編制,民國86年,教育部更推出「學校午餐後續五年計劃」,可見政府對學童午餐的重視。目前,依據教育部的統計,全國約有200萬以上的學生吃學校的營養午餐,因此學校責無旁貸,必須為國家幼苗的健康把關。

不過,根據聯合國肥胖監測小組IOTF在2011年所公布的資料顯示,我國6-18歲的孩子肥胖盛行率高達26.8%,在68個被監測的國家中高居第16名,比亞洲鄰近國家的孩子都胖。雖然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十分複雜,但不外乎是先天與後天因素,先天無可避免,但後天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則可藉由教育積極改善,學校午餐除了提供學生優質與均衡的營養外,更需藉由教學與宣導,養成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與健康概念。

本校從75年設置午餐廚房,開辦營養午餐,歷經26年,提供學生優質與均衡的飲食,也嘉惠所有弱勢家庭的學童,從水美畢業的學生,最懷念的就是廚工媽媽用愛心烹煮的營養午餐。因此就以本校為例,提出優質午餐、健康把關的幾點看法:

 

一、健康導向,用心烹調,讓學生均衡又營養

本校在午餐經營上,自始便以學生健康為第一考量,除了提供學生衛生安全的飲食外,更以健康為導向,在烹煮過程中強調少油、少鹽,而且不用油炸與人工甘味劑更拒絕所有加工類食品,對於廚工的工作要求更仔細,除了護理師之外,其他行政人員也安排輪流監廚,每日觀察記錄,更經常與廚工溝通,一切以自然、健康為導向,讓孩子吃的營養又均衡。

 

二、強化教學,愛心宣導,讓學生喜愛真食物

除了慎選食材與健康烹煮外,本校亦積極推動各班的營養教育,我們會定期請護理師與營養師為師生授課,也會利用各種媒體宣導,更辦理各種活動與提供獎勵,養成學生不偏食的好習慣,碰到學生較不能接受的食材,也會利用親師溝通的機會請家長配合;辦理學校午餐,絕不能只迎合學生口味,此外,學校不提供其他餐飲販售,鼓勵孩子在家用早餐,且嚴格禁止學生攜帶零食到校,只要孩子能習慣自然真正的食物,飲食的觀念就能改變。

 

三、服務學習,午餐志工,讓學生感恩又惜福

本校會安排學生志工,協助廚房的清潔與整理,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瞭解食物的來源不易,也能體會廚工媽媽用愛烹煮的心情,更能熟悉餐飲器皿的清潔與消毒過程,而這些家事體驗,正是讓學生融入感恩惜福概念的最佳服務學習。

 

四、行政管理,嚴格把關,讓師生家長能信任

本校對於細節相當重視,每日會做好確實的紀錄,如運送時程、食材檢驗、烹煮流程、菜量統計等,藉由精密的行政管理讓師生家長信任;此外亦會請老師配合教學,利用票選的機制,瞭解學生對食物的感受;最後,每日會確實的做廚餘統計,除了精算成本外,更能顧及環保與不浪費原則。近年在各項原物料看漲下,本校仍能維持每餐30元之低收費,就是端賴細緻的行政管理。

 

五、健康促進,全民運動,讓全體師生增體能

「運動是身心的知己,營養是生命的知音。」均衡的飲食與規律的運動是促進健康的不二法門,因此本校除了對學生午餐的嚴格把關外,更積極規劃全體師生的體適能活動:每日規律的師生運動是學校多年的傳統,積極輔導協助學生體重控制,更是健康中心的例行任務。每學期期初、期末校務會議,護理師會提出學生體位的具體數據與老師、行政溝通,利用群體的力量,共同擬定師生健康計畫。

 

健康促進教育必須全校一起動起來才能真正落實。「健康就像圓的半徑,半徑夠長夠穩,才能畫出又大又圓的人生。」現代化的學校教育不應只是「傳道、授業」,更必須把孩子的健康放在第一順位,唯有身心健全的國民,才能提升國家競爭力。而辦理優質的學校午餐,正是為學生健康把關的第一道防線,身為教育工作者應以為要。 

分享:
:::

教育話題

優質午餐,健康滿點
優質午餐
學校優質午餐,學生健康把關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