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讓閱讀成為學生一生的力量

外埔區安定國小利佳龍校長 05/29/2025 1502 點閱

  在快速變動的時代,學習的樣貌不斷改變,但有一項關鍵能力歷久彌新,那就是閱讀力。閱讀不僅是理解課本、應付考試的工具,更是開啟孩子心靈視野、形塑思辨能力、連結世界的重要橋梁。身為一校之長,我深信「終身學習的基石,是深耕閱讀素養」,也相信孩子只要愛上閱讀,就能擁有改變未來的力量。

  基於此信念,我在學校推動閱讀教育時,從課程規劃、教師教學、學生學習與家長參與四大面向著手,目標是培養學生「多閱讀、會閱讀、愛閱讀」,並最終成為具有素養、能終身學習的閱讀行動者。

課程規劃:把閱讀融入學校特色課程

  推動閱讀教育,課程是根本。我們將閱讀定為校訂課程核心,讓「閱讀」不再只是語文課的附屬品,而是橫貫所有學習領域的主軸。

  透過主題統整,我們發展了適性化的閱讀課程:低年級以繪本為媒介,進行聆聽、複誦與簡單摘要;中年級逐步導入文本結構分析與合作探究;高年級則發展出議題式閱讀與創意寫作。無論是與自然科結合的食農閱讀,還是與社會領域連結的在地走讀課程,都是讓閱讀從紙本走進真實生活的具體實踐。

培養學生「多閱讀、會閱讀、愛閱讀」(圖片1)
培養學生「多閱讀、會閱讀、愛閱讀」
讓閱讀從紙本走進真實生活的具體實踐(圖片2)
讓閱讀從紙本走進真實生活的具體實踐

教師教學:共備共學,閱讀成為教師日常

  教師是閱讀種子的撒播者。為了讓閱讀教學扎根,我特別重視教師專業成長與課程共備。透過教師跨域教學分享,推動共學機制,讓每一位老師都能成為閱讀教育的實踐者。

  我們鼓勵老師融入閱讀理解策略,讓學生在理解內文的過程中培養思考與表達能力。此外,也推動數位閱讀教學,搭配平板學習平台,進行多內文比較,提升學生的雙閱讀素養(紙本+數位)。

學生學習:讓孩子在閱讀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孩子的學習,是閱讀教育最動人的成果。我們透過多樣化的閱讀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從「閱讀接受者」轉變為「閱讀行動者」。

  MSSR、走讀課程、小小說書人……這些活動不只是形式,更是激發學習動機的起點。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透過閱讀文本理解、提問討論、觀察體驗與創意表達,不僅提升語文能力,更建立自信與成就感。

教師跨域教學分享,推動共學機制。(圖片3)
教師跨域教學分享,推動共學機制。
家長參與親子共讀(圖片4)
家長參與親子共讀

家長參與:打造閱讀共學的支持網

  閱讀不只在學校發生,也需要家庭與社區的陪伴與支持。為此,我們積極組織家長閱讀志工隊,協助圖書館管理、繪本導讀、書展佈置與節慶活動。我們邀請家長參與親子共讀,並透過班親會宣導閱讀理念與技巧,讓家長理解如何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與態度。

結語:用閱讀鋪一條通往世界的路

  作為校長,我時常提醒自己:我們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眼前的成績,而是為了孩子的一生。閱讀,是最平實也最深遠的教育方式。它不炫目,卻能照亮前路;它不聲張,卻能改變命運。讓孩子「多閱讀」打開眼界、「會閱讀」建立能力、「愛閱讀」成為習慣,這是我們最核心的教育目標。

分享:
:::

教育領航

讓閱讀成為學生一生的力量
展讀書簷 躍見未來
AI時代的閱讀教育:探索人工智慧在學習支持中的應用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