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際教育領航SDGs

北屯區仁愛國小江彥儒老師 07/04/2025 170 點閱

  國際教育課程重視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學生需學習尊重與欣賞,積極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且能順應時代脈動與社會需要,發展國際理解並建立多元文化價值觀。課程上可利用多元化搭配讓課程變得更有趣,以下幾種方法供參考:

根據學生特性分層設計課程

  瞭解低中高年級學生對於國際議題的吸收及 興趣不同,需分層設計課程:

一、低年級:

  學生在介紹國家時,可以從課本提到的議題去延伸,如介紹瑞士和時間觀念時,可以順勢介紹瑞士鐘錶,瑞士風景和火車;介紹澳洲大堡礁時,環保議題可以順勢帶入,從關心大堡礁珊瑚白化議題帶入全球暖化問題,可對應SDGs各項議題。低年級需要圖像和影片以強化印象,通常能引起熱烈討論。

二、中年級:

  實作能力已經較為進化,可以依據能力狀況循序設計課程。課程設計以主題式課程為主,如從動物單字介紹各國國寶級動物,或從職業介紹延伸到世界有趣的職業。教學後可以讓學生完成各項任務,如根據課程任務把目標單字或句子進行拍照或錄音,或小團體共同合作解決問題,教師可趁此瞭解學生的吸收情況。

課程設計以主題式課程為主(圖片1)
課程設計以主題式課程為主
國際教育自編教材(圖片2)
國際教育自編教材

三、高年級:

  學生的心智可以開始關心全球議題,可配合當年發生的時事去選擇有趣的議題,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多半對運動及科技有些興趣,議題可以選擇如:「東京奧運會獎牌響應環保」、「亞馬遜推出手掌掃描器」這種對應學生興趣的主題,記得根據相關單字或句子搭配練習題或加入考題,提升學生學習意願。

關心全球議題(圖片3)
關心全球議題

搭配科技提高興趣

  上世界地圖時,運用Google Earth讓學生能夠看到3D立體圖像,真實模擬加上旅遊圖片,能引發超乎想像的熱烈討論。Seesaw可以透過任務設計展示全班學生的實作成果。Quizizz可以透過「熱點」或「標籤」功能讓教師更精確瞭解學生學習結果。科技通常做為輔助,能為教師省下傳統測驗檢測成果時間,作為下一次複習時的依據。

Seesaw可以透過任務設計展示全班學生的實作成果(圖片4)
Seesaw可以透過任務設計展示全班學生的實作成果
科技做為輔助,能協助教師檢測成果。(圖片5)
科技做為輔助,能協助教師檢測成果。

與外師合作深化課程

  邀請外師在特殊節慶或議題上一起深化國際教育內涵,外師通常對國際文化有較為廣泛的接觸,可以為國際教育課程帶來不同的視野。

  知識需要活用統整,素養的養成除學習知識外,讓學生瞭解知識如何應用頗為重要。國際教育的課程設計需依學生年級程度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教師亦須不斷地吸收新知以深化國際教育課程。若學生能從應用中學習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並逐漸關心全球議題及國際情勢,將是國際教育課程設計最好的終極效應。

分享:
:::

教學錦囊

竹在口邊 琴話綿綿
走出教室!雙語學習玩真的 當「點餐」變成冒險任務!
「豆」趣生活  從黃豆到豆漿的魔法時光
國際教育領航SDGs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