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竹在口邊 琴話綿綿

和平區博屋瑪國小胡家豪主任 07/09/2025 174 點閱

  座落在大安溪沿畔的達觀部落,是原住民泰雅族的聚落,當中的博屋瑪國小學生大多數皆為泰雅族的孩子,博屋瑪國小實施原住民實驗教育以泰雅族文化為主,更是全國第一所民族實驗小學,學校的文化課程以泰雅族文化裡的26個文化主題為主,走進校園內,可聽到由特別的樂器吹奏出來的上下課鈴聲,也可以看到校園中每個角落孩子們拿著一個傳統的泰雅族樂器在嬉鬧吹奏著,這就是泰雅族的傳統樂器「lubuw 口簧琴」。

泰雅族傳統樂器「lubuw 口簧琴」

  lubuw 口簧琴在泰雅族的社會當中,並不單單只是一個吹奏樂器,它更是一個傳遞訊息、展示情緒以及情境鋪陳的一件重要的樂器。隨著時代遷移,傳統的泰雅族文化、語言以及傳統技藝都逐漸凋零,博屋瑪國小全校師生甚至是部落中的家長們在做的就是努力地保存並傳承泰雅文化,如同本校校名P'uma的含義「養育、傳承、興旺」,共同將泰雅族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泰雅族傳統樂器「lubuw 口簧琴」(圖片1)
泰雅族傳統樂器「lubuw 口簧琴」

Temu老師指導正確吹奏口簧琴姿勢

  但在部落中會吹奏及製作口簧琴的耆老越來越少,有鑒於這樣的狀況本校的 Temu(楊振昇)老師在105年開始拜訪了全臺灣對口簧琴文化有著墨的耆老們,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及學習,將學得的知識轉化並教授給全校師生。

  學習口簧琴主題課程,在博屋瑪國小一到六年級總共有100多節課可以學習,低年級的孩子著重在認識及體驗,初步認識口簧琴,並從遊戲中聆聽體驗,進而認識這種樂器,中年級開始了解口簧琴的文化脈絡並學習製作的原料、工法,從採集竹子、原料收集到後續的烘乾工法,都讓孩子們實際的動手處理,到了高年級幾乎每位學生都會吹奏口簧琴,並了解到此樂器在泰雅族中的重要性,並透過參與競賽或活動從口簧琴上獲得成就感及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習動機和興趣。

Temu老師指導正確吹奏口簧琴姿勢(圖片2)
Temu老師指導正確吹奏口簧琴姿勢

學生製作口簧琴

  在博屋瑪國小,lubuw 不單單只是一種樂器,更是與學生密不可分的一件貼身物品,透過口簧琴的主題課程,讓學生學習到尊重自身族群文化、耆老的智慧知識與現代科學知識相連結、更是增加孩子們上學動力的一大來源,透過口簧琴老師們可以教導人生哲學「慢慢來,比較快」不躁進,培養學生專注的性情,透過學習傳統古調歌謠,了解其歌詞之涵義,在吹奏的同時將泰雅族的Gaga潛移默化到學生的內心,最後在同儕互相學習中,學習到泰雅族Gaga分享、共好的精神。

學生正聚精會神地製作口簧琴(圖片3)
學生正聚精會神地製作口簧琴

博屋瑪國小全國口簧琴大賽

  博屋瑪國小的文化課程,學習傳統的泰雅文化融合現代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從文化課程當中學習到泰雅族Gaga的重要意涵,透過口簧琴主題課程,期望孩子們能將祖先的「話語」及「聲音」繼續的傳承下去,讓泰雅族文化能永續傳承並發揚光大。

博屋瑪國小全國口簧琴大賽(圖片4)
博屋瑪國小全國口簧琴大賽
分享:
:::

教學錦囊

竹在口邊 琴話綿綿
走出教室!雙語學習玩真的 當「點餐」變成冒險任務!
「豆」趣生活  從黃豆到豆漿的魔法時光
國際教育領航SDGs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