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在地踏查 白冷圳開啟永續學習的旅程

新社高中洪珮容老師 07/08/2025 177 點閱

  在課室之外,學習原來可以貼近生活,這是新社高中學生們參與白冷圳踏查課程後最深刻的體會。

  戶外教育,不再只是走出教室的活動,而是讓學習「真正走進生活」。當知識不再停留在白板、平板與課本之間,而是與腳下的大地、水流、歷史與人們的生命故事緊密相連,那麼,教育就有了更深刻的意義。

師生與白冷圳合影(圖片1)
師生與白冷圳合影

一堂從水圳出發的永續課程

  位於臺中市東北側的新社區,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深厚的人文歷史資產,其中的白冷圳便是新社最重要的水源。這條水圳由日治時期的磯田謙雄所設計,他運用倒虹吸原理來興建水圳,解決了高低落差間的灌溉難題,成為當地農業發展的命脈。

  然而,歷經921地震的重創,白冷圳受損非常嚴重,當地居民深刻體會到水源穩定的重要,團結起來推動修復工程。白冷圳因此不僅是一項水利設施,更成了新社人的集體記憶與「飲水思源」的象徵。

學生循著水路,感受水圳對新社用水的重要性。(圖片2)
學生循著水路,感受水圳對新社用水的重要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社高中國中部社會領域規劃了結合在地歷史與環境教育的戶外教學課程。這個課程特別融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六項:「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衛生及其永續管理。」設計出能夠讓學生實地走訪、動手探究與深度思辨的活動,實踐從在地走向全球的教育目標。

社會領域教師介紹白冷圳建設的原理(圖片3)
社會領域教師介紹白冷圳建設的原理

  踏查當日,國中部201至205班的學生在導師與社會、綜合活動領域教師的帶領下,實地走訪大南國小、種苗繁殖場及白冷圳沿線,展開一場跨領域的環境學習。活動設計融合了追蹤旅行、闖關任務與導覽解說,讓學生從中學習團隊合作,提升觀察與問題解決能力。

  透過白冷圳實地探究及參觀種苗繁殖場等活動,學生不僅認識了新社河階地形與水文環境,更真實感受到「水從哪裡來」,「水的管理與保護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開始思考自己能為家鄉的環境永續貢獻什麼。

綜合領域教師講解種苗繁殖場重要紀事(圖片4)
綜合領域教師講解種苗繁殖場重要紀事

課堂延伸的水路,滋養學習的土地

  這樣的課程,不只是知識的流動,而是一種學習的延伸。在老師們的用心規劃下,這場戶外教學不只是單日活動,更是長期教學歷程的一環。當學生實際接觸家鄉的水圳,這些生活脈絡也轉化為活教材,讓孩子從自己的土地、水文開始關心環境議題。本次活動也成功串聯了在地社群與教育資源,感謝大南國小與種苗場的協助與接待,讓學生在實地觀察中學習,也加深了學校與社區之間的連結。

學生完成定點紀錄(圖片5)
學生完成定點紀錄

結語:教育,就是在生活裡種下理解與關懷的種子

  戶外教育的力量,不僅在於換個學習場域,更在於讓學生打開感官、連結在地,從而培養出理解世界與尊重自然的態度。在這條白冷圳的水路上,孩子們走過的不只是一條水圳,更是通往永續與共好未來的學習旅程。

  未來,讓我們繼續走出課室,用雙腳丈量知識、用心感受家鄉、用行動實踐永續,這就是戶外教育的真正價值。

分享:
:::

焦點話題

探索家鄉 與世界對話
走出教室體驗農趣
柳川水岸藝文遊
雙語探索走出教室 體驗智慧閱讀新科技
在地踏查 白冷圳開啟永續學習的旅程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