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校園綠世界 后里國小開心農場

后里區后里國小賴昱瑄老師 10/02/2025 69 點閱
校長和幼兒園小朋友一起體會採摘玉米筍的樂趣

  在后里國小遊樂器材區旁,一排排整齊的籃子不是用來裝球,而是用來孕育許多綠色生命,這裡是孩子們的開心農場,也是他們最愛的自然教室。

從無到有的開墾

  后里素以農業聞名,孕育了許多勤奮的青農。吳柏鋐老師深感食農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將這份精神帶入校園。當地的青農創會長賴來安先生得知後,慷慨地分享了寶貴的種植經驗。然而,卻面臨一大難題:校園的土壤硬度過高,缺乏適合的耕地。這個看似無法解決的困境,讓校內老師們傷透腦筋。

學生整土準備之後的種植(圖片1)
學生整土準備之後的種植
玉米筍長大了(圖片2)
玉米筍長大了

廢棄物的新生命

  賴來安先生得知困境後,便帶來了聰明的解決方案。他帶著學生將兩種農業廢棄物「種植杏鮑菇的廢棄木屑粉」和「洋菇的廢棄稻稈」拌入校園的泥土中,不僅改善了土壤過硬的問題,也大大提升了排水性,讓泥土變得十分適合種植。

  至於種植的容器,則來自后里切花(從植株上直接切取有價值的部分,例如莖、葉、花朵等)產業的巧思。農民從荷蘭進口球莖後,會留下大量的塑膠籃,這些廢棄籃子正好能回收再利用,成為學生們的專屬菜籃。從硬土到菜園,這個過程完美地將廢棄物轉化為寶貴資源,展現了農業的永續精神。

綠世界裡的綠手指

  每年,在吳柏鋐老師的帶領下,五、六年級的學生從耕田、翻土開始,一步步建立菜圃,並種下玉米筍苗。除了參與種植,他們也在食農課程中學習天然堆肥法,將廚餘轉化為肥料。然而今年的栽種過程遇到了斜紋夜盜蛾的危害,但為了確保食品安全,師生們堅持不使用農藥,改採更天然的方式防治——利用蘇力菌消滅幼蟲,並用性費洛蒙捕捉雄蛾。在大家的用心呵護下,玉米筍終於順利長大,每株都結實飽滿。

  收成當天,孩子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為了讓大家吃得安心,學校特別將採收的玉米筍送往國立聯合大學農藥檢測中心化驗,結果411項農藥均未檢出,完美證明了這份得來不易的成果。

吳柏鋐老師教導學生如何稀釋光合菌和木黴菌(圖片3)
吳柏鋐老師教導學生如何稀釋光合菌和木黴菌
製作天然堆肥(圖片4)
製作天然堆肥

從產地到餐桌再到產地

  玉米筍採收後,中年級的謝佩勲老師會利用彈性課程時間帶著學生們將親手種植的成果,料理成一道道美味的玉米筍沙拉。神奇的是,就連過去不愛吃青菜的孩子,都覺得自己種的最美味。孩子們品嚐著料理,臉上洋溢著滿滿的成就感與幸福感。除了料理,自然老師也同步透過課程,引導孩子們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讓他們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

  這趟旅程的最終章,學生們會將玉米的莖桿粉碎,待其腐化分解後送回土裡。這不僅是一次「碳捕捉與碳封存」的永續行動,更為下一次的種植,打下肥沃的基礎。

將永續環保的種子埋進孩子心底(圖片5)
將永續環保的種子埋進孩子心底

  從一粒種子到一盤佳餚,后里國小的孩子們在親手耕耘中,真實體會到「一份耕耘,一分收穫」的快樂。這不僅是食農教育的成功,更是將農產品與校園生活緊密連結的深刻體驗。孩子們在種植、料理、休耕與再耕的循環中,深刻感受人與土地的關係,也將永續環保的種子,深深埋進了心底。

分享:
:::

校園風情

在書香與舞動間 遇見卓越與感恩
校園綠世界 后里國小開心農場
從校園到社區的教育實踐 瑞峰國小的美感與行動力
Happy Teacher's Day 竹仔坑國小無人機足球體驗課程
《你平安,我安心》紙風車反毒劇場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