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

東勢區東勢國小陳郁君老師 10/09/2025 86 點閱
《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圖片1)

書名: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

作者:犬山紙子

譯者:周雨枏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25/09/13

         身為男孩的你,是否曾經慶幸「還好我不是女孩」?身為女孩的你,有沒有想過「真希望自己不是女孩」?

         書的封面設計是可愛的插畫風格,一個小女孩,身穿紅色上衣,梳著辮子、頭戴皇冠、手持魔法棒,身邊有「一般」女孩喜歡的元素,甜點、亮晶晶的首飾、彩妝品,又有「男孩」元素的恐龍、滑板。而正中央斗大的標題「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沉重且深遠。這份願景,是一位母親(作者犬山紙子)對女兒最深的期盼,也是所有養育女兒的父母,心中那份不甘與溫柔的投射。

         身為「女孩」,總受困於這個性別標籤所設下的無形枷鎖與刻板印象。即便在這個性別平權呼聲高漲的時代,但從新聞媒體、職場生態、家庭分工到個人身體自主權,女性仍然面臨著隱形或顯性的歧視與壓力。作者犬山紙子以身為母親的雙重身份,深刻地意識到這些困境。她不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因為外貌焦慮、身材羞辱、職場天花板、育兒犧牲、甚至潛在的性暴力威脅等等,而發出「要是我是男孩就好了」的嘆息。她給孩子的是清醒的陪伴,並不是傳統的「保護」或「寵溺」,而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是女孩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無論是學業、興趣還是未來的職業選擇,父母的態度都會對女孩產生深遠的影響。身為母親,對於女兒,不只《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更希望「她」成為真正的自己。

         傳統教養中,女孩常被期待「溫柔、體貼、順從、甜美」;被鼓勵追求「好媳婦、好媽媽」的角色。現代社會充斥著商業廣告和娛樂媒體中對女性的物化、單一化形象。書裡會指導父母如何培養女兒的媒體素養與批判性思考能力,讓她們能夠辨識、解構並抵抗這些充滿性別偏見的訊息,這不是單純的「禁止觀看」,而是「學會思考」。鼓勵父母引導女兒,認識並挑戰這些刻板印象,憤怒是可以的,追求個人事業與野心是光榮的,不需要為了迎合他人而隱藏自己的聲音或能力。內在力量的體現,是敢於行動和發聲,不論是運動、科學、領導者角色,都能參與多元的活動與經驗,讓女孩們從實踐中獲得能力。

         如何「陪伴女兒建立內在力量」?父母首先必須自我審視:是否我們也受困於性別刻板印象?是否也在不知不覺中傳遞了焦慮或限制性的訊息?作者犬山紙子表示:愛,不是限制,而是賦予自由的翅膀和堅固的盔甲。不要只教女孩「怎麼做個好女孩」,而是應該讓女孩知道「可以有選擇」;不只是女孩,每個孩子都值得擁有「我這樣就很好」的信念,而非因迎合社會期待犧牲本心。

         這本書一方面撫慰過去受傷的自己,一方面孕育更強壯、獨立的未來世代。作為一名讀者,深深體會到性別教育與自我認同的重要,也相信這本書能帶給所有家長和社會更多正面的影響力。

        推薦身為「男孩」的你閱讀,希望你能更理解女孩所面臨的處境,培養對性別議題的感同身受,讓男孩也能成為尊重女性的未來大人。

        推薦身為父母的你閱讀,從「養育一個乖巧的社會化個體」轉向「養育一個擁有健全自我、能獨立思考、敢於挑戰既有體制的自由個體」。這份力量,讓女孩即便在面對性別歧視與社會壓力時,也能不後悔地做自己;這份「不後悔」的禮物,將是父母能給女兒最珍貴的成人禮。

分享:
:::

書香共聞

《最高說話術:改變上千名大老闆和企業幹部的50個說話技巧》
《失控的焦慮世代》
《我不希望她因為自己是女孩而感到後悔》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