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共學無礙 心靈相融

臺中市立啟聰學校蔡明郡校長 11/03/2025 60 點閱

  在臺中啟聰學校,每一位學生都是獨特而珍貴的存在。他們擁有不同的身心特質,有的聽語障礙明顯,有的伴隨發展遲緩、自閉症、情緒行為困擾或多重障礙。他們在學習的旅程中,所面對的挑戰與需求也截然不同。因此,「適性支持」不是一種單一模式的教學策略,而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因需求調整的教育理念與行動。

  為了真正落實這樣的教育信念,我們積極依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的精神,強調「合理調整」與「去除障礙」的權利,打造一個尊重差異、提供多元支持的、無障礙的學習環境。透過特教專業及語言治療、物理治療、職能治療、心理輔導、職業輔導、輔具應用與教學調整的結合,我們讓每一位學生在尊嚴、安全與鼓勵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與節奏。

  舉例來說,對於以手語為主要溝通方式的學生,我們強化雙語雙文化教學,並提供手語通譯支持。對於語言發展緩慢或伴隨其他障礙的學生,老師會配合語言治療師與心理師,共同發展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並運用圖卡、手勢、輔具或視覺化教材進行教學。課程設計也更加彈性多元,從動手做中學習、跨領域課程到生活化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真實參與,並透過不斷的練習從中獲得成就與自信。

學術合作推廣服務(圖片1)
學術合作推廣服務
融合教育-布袋球體驗(圖片2)
融合教育-布袋球體驗

  我們深知,適性支持的推動不能只靠教師個人努力,因此學校也致力於提升教師專業,透過研習、課程共備、觀課回饋、成立教師專業社群等方式,讓教師們持續精進特殊教育課程、教學與融合教育的實務知能,了解不同障礙類別學生的學習需求,並學會如何設計適切的教學與溝通方式,讓孩子能夠快樂、適性學習。

  同時,親師合作更是我們堅持的重要價值。學校定期舉辦親職教育講座、親子共學、親職陶藝舒心等活動,搭建師長與家庭間的理解與互信橋樑;透過對話與合作,家長也能更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與行為表現,進而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最大後盾。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圖片3)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親職教育講座(圖片4)
親職教育講座

普特融合的真正價值-看不出誰需要被融合

  「普特融合」,並不只是把特教孩子放進普通班級裡上課;更重要的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這樣的多元環境中學習共處、學習理解差異,並且學會尊重與包容。在臺中啟聰學校我們透過布袋球體驗活動、食農教育課程、社團活動、校慶活動,邀請鄰近友校到校共同參與,搭建了特教生與普教生互動、共融的橋樑。無論是一起參與體驗課程、共組小隊合作、還是透過主題日互動,這些設計不僅讓普教學生有機會親身接觸特教學生,也幫助他們破除刻板印象,從接納走向真誠的理解與友誼。成功的融合教育,就是當你走進一個教室,看不出「誰是需要被融合的對象」,因為每個人都被自然地接納在其中。他們可能有不同的需求,但他們在同一個學習空間裡彼此扶持、互相尊重,共同成長。融合不是一種「施予」,而是一種平等的學習機會。當普教孩子學會去傾聽、去包容,他們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情感素養。而特教學生在被理解與支持的環境中,也更有信心展現自我潛能。我們所追求的,不只是制度上的融合,而是心與心的靠近。唯有彼此理解,融合才有意義;唯有真正尊重,每個孩子才能自在做自己。

  我們相信,一個有愛、有理解的校園文化,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被看見」、「被理解」與「被支持」。共融不是單方面的包容,而是「你我同行」,在尊重中建立理解,在差異中尋找連結。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一個不只重視學習成效,更重視每一位孩子身心發展與人際歸屬的友善校園。

  在臺中啟聰學校,「適性支持,你我共融」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每天共同實踐的教育願景。

戶外教育(圖片5)
戶外教育
職場體驗與探索(圖片6)
職場體驗與探索
科普教育(圖片7)
科普教育
分享:
:::

教育領航

適應支持 你我共融
共學無礙 心靈相融
藝術行動  心靈共榮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