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多元評量

南區四育國中呂聰福老師 06/28/2013 2944 點閱

多元評量

一、多元化評量產生的背景

       在IQ為主流的教育體制下,不僅製造許多名不符實的「優秀學生」;也犧牲了不少「另類天才」(陳慧娟,1999)。這種現象一直到Gardner提出多元智力理論後,才有改觀。關於多元智力理論強調人類的心理能力至少包括語文、數理邏輯、空間、音樂、肢體動作、人際、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這些智能以非常錯綜複雜的方式交織在一起,而且每個人都能把多元智力發揮到某一程度。也因為學生具有多元化的能力,所以現代教育就應該提供學生多元化的教學與多元化的評量。

二、多元化評量的方式:

      九年一貫新課程的特色即實施四個教育多元化:入學管道多元化、教材多元化、教學多元化、評量多元化。為了完整結合課程教學與評量,所以應該以評量的實施領導教學策略,以達成用多元化評量來改進教學的目標。且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十六日修正公布的「國民中小學學生成績考查辦法」第五條規定:學校應視學生身心發展與個別差異,以獎勵輔導為原則,並依各學科及活動性質,得採用下列三種以上的辦法進行評量:

(一)鑑賞:就學生由資料或活動中之鑑賞領悟情形考查之。

(二)晤談:就學生與教師晤談過程,了解學生反應情形考查之。

(三)報告:就學生閱讀、觀察、實驗、調查等所得結果之書面或口頭報告考查之。

(四)表演:就學生之表演活動考查之。

(五)實作:就學生之實際操作及解決問題等行為表現考查之。

(六)資料蒐集整理:就學生對資料之蒐集、整理、分析及應用等活動考查之。

(七)設計製作:就學生之創作過程及實際表現考查之。

(八)作業:就學生各種習作簿考查之。

(九)紙筆測驗:就學生經由教師依教學目標及教材內容所自編之測驗考查之。

(十)實踐:就學生日常行為表現考查之。

(十一)其他。(教育部,1999)

綜合上述:評量方式多元化是為了要確切反應學生多面向的能力,所以除了傳統式的紙筆評量之外,各種另類評量紛紛出籠。希望透過多元化的評量以確保教師教學目標之達成。

三、多元評量的類型:

        所謂的「多元化評量」強調公平、即時回饋、用不同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評量與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其中包括:傳統評量與另類評量。所以以下將針對這兩種評量進行簡易的說明:

(一)傳統評量

     受到傳統智力理論的影響,以客觀的評量方式測出學生的認知能力,成為唯一選擇。進而使教學方法以能在客觀式測驗中得到高分為目的,嚴重扭曲了教師的教學、窄化了學生的學習、模糊了教學的目標。再加上文憑主義所延伸的升學競爭,導致教學未能正常化,更在教學評量方面,產生許多偏失流弊,這些偏失的現象值得省思以及切實的檢討。列舉如下:1.評量方式統一而不具個別差異。2.偏重認知的評量,而忽略情意及技能的評量。3.偏重知識、理解、應用等較低層次的認知能力,無法評量出分析、綜合、評鑑、創意等高層次認知。4.偏重學習結果,而忽略學習過程的瞭解。5.偏重總結性評量,而忽略形成性評量。6.偏重紙筆測驗,而忽略其他的評量方式。7.學生成為被動的評量者,無法培養學生自我評量與自己負責的的學習態度。然而,傳統客觀性的測驗也有其優點,例如:可以涵蓋較多的知識內容、評分很客觀公平、同時施測很多人、效度信度高、不需要高的評量技巧…等。(簡茂發,1999;張麗麗,1997)

(二)另類評量

     不同於傳統式的紙筆測驗,即稱為另類評量或變通性評量。其內涵包括:實作評量、真實評量、檔案評量、直接評量…等不同於傳統形式的評量。儘管內涵紛雜,這些另類評量至少具備兩點共通之處:第一、不是傳統的選擇題型式的測驗。第二、都是直接測量學生與真實生活有關的表現。雖然,另類評量可以適度彌補紙筆測驗的缺失,呈現學生多元能力,適應學生個別差異,結合學習、教學、評量,並注重學生的成就、表現、優勢能力…等優點。但仍有其限制,如下:1.評量較費時,無法快速輕易的對大量學生進行評量。2.不容易掌握和訂定評量和觀察重點的評分標準,尤其是對非結構性的作業項目。3.技術品質上的難題:信度方面在評分者間一致性不高;效度方面由於作業項目通常不多,因此是否能適當推論學生的學習結果全貌,令人疑慮(盧雪梅,1998)。

      從以上的觀點,可以了解到傳統的紙筆考試方式,只能評量到學生的認知領域的表現,對於學生的情意與技能領域的表現較無法得知。因此,多元智慧的理論並不是要完全捨棄紙筆的考試,而是輔以多種的評量方式,以了解學生的多元智慧。

      另外,傳統評量與另類評量各有其優點與限制,評量方式的運用應該視教學情境、學科性質、評量目標…等因素,酌採其中幾種不同的評量方法,作彈性的搭配運用,以發揮最大的評量功能。而本研究對於修讀技藝教育學程電子電機系的學生之評量應該較適合採行另類評量方式進行評量。於是透過選讀者實作學習後的每週上課筆記與每月心得,來評量學生學多少?知多少?因為從學生的上課筆記與每月心得可以觀察到學生一整學期習得多少知識與技能。這是傳統紙筆測驗難以正確測得的學習成效。

四、參考資料

1. 張麗麗(1997)。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檔案評量。我們的教育,創刊號,53-56。

2. 盧雪梅(1998)。實作評量之應許、難題和挑戰。教育資料與研究,20,1-4。

3. 簡茂發(1999)。多元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6。

4. 陳慧娟(1999)。通往智慧的七種途徑---多元智慧理論的啟示。國教月刊,45(1),78-82。

            5. 教育基本法(1999)。台北:教育部。 

分享:
:::

教育話題

東勢國小藝術才能弦樂音樂班的音樂專業科目多元評量架構
多元評量
活化多元評量,提昇學生心智潛能
適性揚才.多元舞台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