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溝通是一種『乘數』的效果,你的學問及本領要發揮到最終的效率,就要靠溝通。我要建議各位,不要因為溝通不良,讓多年學習的專長無法發揮,總之,我送給大家的忠言是:『努力訓練自己達到溝通的最高階層』」,臺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如此說。在幾次的教師甄試、教保員口試的經驗中,筆者最喜歡問參與甄試者:「在你多年的職場經驗中,你覺得最有成就感及最有挫折的各是甚麼?」多數參加者幾乎毫不思索的就回答:與家長的溝通是最讓我頭疼的;當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工作場域主客觀因素及薪資不再是教學工作之阻礙時,反而人與人的溝通,竟成為教育工作者認為最難突破的困境。
二、何謂溝通?
溝通(communication)一詞按《大英百科全書》的界定,是指「用任何方法以交換彼此的訊息,即兩人之間以視覺、符號、電視、收音機、或其他工具為媒介,所進行的消息交換方法」。也就是由一個人或團體,即傳送者(sender)利用各種可行的媒體(media),將訊息(messages)傳送給另一個人或團體,即接受者(receiver)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Goffman曾說:「你可以停止說話,但是不能停止溝通」,溝通是互動性的,不是單向的傳輸、傳達單方面的旨意;同時溝通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溝通最後的結果更會創造正向或負向的關係。根據加州柏克萊大學教授Albert Merribie的研究,人們對一個人的印象,有55%來自外型與肢體語言,38%來自說話的語調,剩下的7%才是話語。美國溝通技巧訓練大師Dale Carnegie也曾說:「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專業技能,85%取決於溝通能力」。
三、有效的親師溝通技巧
四、結語
最後以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故事與教師們共同勉勵,故事內容是北風與太陽舉行一場比賽以決定誰的力量比較強:誰能讓路過的旅人脫下斗篷?北風越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越緊。然而,當太陽溫暖地照耀時,旅人因為悶熱而不得不脫下斗篷。請站在家長、學生立場多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