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海洋教育之我見

居仁國民中學詹逸州主任 11/28/2013 1469 點閱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全長約1200公里,全國20縣市唯一行政區不臨海的僅有南投縣。教育部於96年頒布《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希望強化國人海洋教育基本知能及素養,促使全民認識海洋、熱愛海洋、善用海洋及珍惜海洋。進而培育海洋產業界所需優質人才,並積極投入海洋產業,提升國家海洋產業競爭力。

        然而臺灣地狹人稠高度競爭及政府規畫等因素,人口往都市集中,除了創造出「經濟奇蹟」、「臺灣錢淹腳目」,也暴露出另一問題人才過度集中於某些行業或領域。時至今日才開始努力於海洋教育,雖然腳步是慢了,可喜的是沒忘記台灣是個海島國家。

        學校教育扮演領頭羊,一般的做法不外乎是課程計畫中規畫海洋教育,或是在戶外教學參觀海洋公園或海生館。除了讓學生以實際近距離感受海洋或以制式學習單方式強迫學習,更希望透過潛在課程讓學生願意主動親近海洋、了解海洋。退而求其次是希望學生不怕水、能玩水,因此學校可以游泳課程來訓練學生膽量或驗收個人水性,進而希望學生能在水中發生危險時能自保自救。

        至於海洋教育融入學校課程方面,或許嘗試在教材選擇或課程編排,甚至於閱讀中能帶入海洋素材,透過教學與引導或討論,激發學生創造想像空間,讓學生願意一窺海洋究竟,揭開她那神秘面紗。雖然臺灣是蕞爾之島,但較偏遠之鄉鎮畢竟在現行課程架構下,學生與海洋仍有距離感。老師只需誘導他們學習的欲望,畢竟學習權是在學生身上,如此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如果,競爭壓力能夠減低,學習腳步願意放慢。從帶著孩子、學生海邊踏浪戲水、濕地觀察,伴著夕陽度過一天而沒有學習單掃興,從情意上深化對海洋的感情,培養學生對海的迷戀,相信教育方能有所成。如果只是教條式宣導或以課後作業行之,功利式教育也只是造就一批批沒有情感的學生,也難怪會有在沙灘上留下一堆堆垃圾,或在濕地上開沙灘車這種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因為這些人與海是沒有連結的。

        隨著大家觀念在改變,個人品牌行業開始展露頭角,例如吳寶春麵包,阿原肥皂……等。也許哪天也會看到更多年輕人願意回到海邊投入海洋研究或從事海洋相關事業,此時或許就是海洋教育開花結果的時候。

 

分享:
:::

教育話題

跟著「小紙船」,我們一起去「看海」!
從山上看海洋:一個偏遠山區的國小對海洋教育的省思
海洋教育之我見
海洋教育~海角七號的觸動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