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利用擬童式圖畫提升高年級兒童對繪畫的信心

南屯區大新國小王嘉惠老師 06/25/2014 1333 點閱
一、前言 
        年幼的小朋友都愛畫畫,只要有筆和紙就可以天馬行空的畫畫,但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似乎不再是一件有趣、令人享受的事。在羅恩菲爾德(Lowenfeld, 1990)的研究中指出 11-13 歲的孩子著重比例、明暗、透視等,希望能精確的表現事物,但繪畫技巧無法如實地呈現比例、明暗且無法理解透視原理,所以漸漸對畫畫失去了信心。因而藉由擬童式的圖畫風格---純真、自然、不講求繪畫技巧的特徵引導學童了解繪畫的本質-表達心中的想法而非一昧地追求畫得真、畫得像。 
二、擬童式圖畫 
        我們從米羅、畢卡索、克利和杜布菲等人的創作上都可以察覺有兒童影子存在的作品,這種師法兒童的核心是在追求一種原始的、自然的創作本質;近年來有不少繪本作者從兒童繪畫的內容和形式中尋求創作源泉,這樣的圖畫雖沒有精緻的畫面及高超的技法但在圖像傳達上卻是最直接也最貼近兒童認知發展,這些作品一直深受家長及學童的喜愛,是受肯定的圖像傳達作品且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對高年級學童來說這樣的圖畫是不同於寫實主義的美,因而挑選幾本進行鑑賞活動引導學童欣賞兒童畫中的線條、造型、空間、色彩的特徵。 
三、擬童畫鑑賞活動的影響 
        1. 透過擬童式圖畫的鑑賞能增加學童對繪畫的信心 
            透過樸拙童趣的擬童式圖畫鑑賞,學童能從中體會畫不一定需要高超的技巧以及複雜的空間概念,用「心」去畫的自然表現方式所創作出來的畫面雖然不完美,但卻受肯定,在體會擬童式圖畫的價值後有助於增加學童對繪畫的信心。 
        2. 學童樂於進行圖畫創作、喜歡畫畫              經由鑑賞活動後學童能了解繪畫就是把心中的想法表達出來,至於使用的方法、技巧並不是那麼重要。在鑑賞活動後發現下課及午休時間均有同學繼續投入圖畫創作的工作。同學間也出現彼此分享塗鴉作品及想法,更有同學透過畫各種物件模擬電動遊戲,在筆記本中玩一場紙上電動遊戲。 
        3. 懂得欣賞同儕的創作              在整個的創作過程及作品的分享中發現學童懂得欣賞彼此的作品,甚至有一些教師一時無法理解的創意,對孩子而言並不存在這樣的困惑。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學童不會批評其他同學作品的,甚至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同儕間還會給予正面的支持與鼓勵。 
        4. 不增加學童的繪畫技巧也不改變學童對寫實現象的追求              透過擬童式圖畫的鑑賞並無法提升學童的繪畫技巧、滿足學童對畫得像的追求,但可使學童擺脫極端寫實主義的束縛,接受純粹藝術的美感。 
四、結論 
        高年級學童對於擬童式圖畫的第一印象普遍鄙視、不喜歡,透過鑑賞活動後的心得分享發現它可以改變學童對繪畫的態度、不再拘泥於寫實主義,藉由創作的過程使學童能在追求寫實畫面的同時也能欣賞自己繪畫能力所能創作出來的圖象、重拾繪畫的信心與樂趣。 
分享:
:::

教學錦囊

解開數學的枷索 獲得學習樂趣的內瑪
利用擬童式圖畫提升高年級兒童對繪畫的信心
淺談身心障礙學生的有效教學
「除法」到底有幾種?
結合韻的圖像教學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