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美麗的勳章

東勢國中蔡瑞昌主任 01/08/2015 1369 點閱

        教育具有啟發個體潛能與培育整體人才的功能。因此,發展教育在整個國家建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科技時代的快速變化,全球競爭的壓力遽增,教育改革的風潮乃因應而起。而在各國陸續推動的教育政策及措施中,又以服務學習於近年備受關注。

服務-學習是行動教育

       服務學習之定義眾多,美國學者肯多爾(Kendall)曾於1990年的報告中指出,從文獻上找到有關「服務學習」的定義多達174個。而,「服務學習」一詞,首由美國南部地區教育董事會(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於1967年提出。旋即經由美國各級學校推廣,並衍生出許多不同的解釋和做法。其中,Sen. John Glenn給了服務學習清晰的概念闡述:

1.在河岸上撿垃圾是 服務。 2.在顯微鏡下檢視水樣本是 學習。 3.當學習生命科學的學生,收集、分析水樣本、証明他們的檢驗結果,並將研究結果呈現給當地環保署的時候…那是「服務-學習」。 4.「服務-學習」是一種豐富的教學方法,它幫助學生有意義地服務學校和社區。 5.年輕人學習並運用在學校學到的技能,解決真實的問題。 6.他們連結了學習目標以及社會的需要。 7.與成年人成為夥伴,學習主導流程。 8.他們運用批判思考的方式,並配合問題解決的技巧,關心如饑餓、污染等多元議題。 9.“服務-學習是行動教育”  

        由此可知,服務學習是一種經驗教育的模式,透過有計劃安排的社區服務活動與結構化設計的反思過程,以完成被服務者的目標需求,並促進服務者的學習與發展(Jacoby, 1996)。服務學習結合學校教育與社區服務,用「服務」為手段,以「學習」為目的之有效方法,促進青少年學業發展,滿足社區與青少年需求。因此,它具有以下之特質(黃玉,2000):

一、協同合作:服務者與被服務者是平等關係。雙方透過合作過程付出能力、滿足期待、承擔責任及分享成果,共創學習型之社區。

二、互惠:雙方互信並互利。互惠是有效結合服務與學習導向之概念,並有效達成服務學習的核心要素。

三、多元:課程內涵應包含不同族群、地區、年齡、能力、背景、社經地位。透過彼此了解與尊重,重整既有偏見及刻板印象,以達價值轉變及自我成長之目標。而其蛻變乃奠基於定期安排的心得分享或批判活動。

四、學習導向:強調「服務」與「學習」同等重要。須具備清楚設定及敘述之目標,並配合學科或課程而安排,藉由經驗獲取創新觀念,透過反思達成知識學習。

五、關注社會正義: 藉由彼此合作夥伴關係,透過相互設計、執行、參與及完成,除在群體中充分發展自我,並更積極地將互異群體融合為一家人。過程中以服務者之能力與資產為基礎,共同面對社會問體、發揮社會關懷、改造社會機能及追求社會正義。因此,在活動課程中必須持續地探討社會真正需要。

        服務學習一詞雖源自西方,但卻蘊藏著中國故有傳統思想之精髓。儒家思想即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充實自我為始,繼而奉獻家庭,並達行善社會。過程必有起點,卻循環不息,此循環乃為教育幸福之途徑。而存乎其中的學習層次,不僅在智力的增長,更在心思的擴展及靈性的啟發。此身心靈的均衡整合,即所謂全人教育的實踐。

愛-是成就,但不易達成

        為提升良好公民素養及實踐公民責任,教育部於2008年公布「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開設具服務學習內涵課程作業要點」,以發展並落實服務學習。至2011年的統計,將服務學習課程列為全校必修課程的學校高達135所,已達預期成果指標。

       為能將服務學習之全人教育理念與教育幸福概念向下紮根,更於2010年於國中小推動此一課程。值得慶喜,當時由本校教務處所提出之計畫榮獲教育部審查通過,成為原臺中縣第一個試辦服務學習之國中學校。試辦過程中,承蒙本校楊登進校長鼎力支持及推動委員臺灣師範大學劉若蘭教授及教育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專門輔導員黃小莉老師之熱心指導,使得該課程能圓滿推動與進行。

  現以委員所指導「成功的服務學習方案與實施之階段」為架構,將本校實施概況簡述如下:

壹、準備階段

        此階段應蒐集分析資料,了解社區需求,決定要進行的社區服務主題。同時應與服務機構溝通聯繫,共同擬訂服務計畫,並須與學校課程結合。

        經思考,東勢地處原台中縣中部偏東位置,東西相距約為四公里,南北相距長達二十公里,成狹長帶狀,轄區內除部分為大甲溪沿岸河階平原外,餘為東勢丘陵地帶。本地居民以客家人為主,積極認真刻苦耐勞。雖經逢921大地震之無情摧殘,客家知天認命之精神,讓他們勇敢面對挑戰。2005年10月16日獲得世界衛生組織安全社區認證,成為全球第一個客家安全社區。但令人隱憂,本地老人人口比例日漸高升,至2010年已逼近15%。為肩負地方學校之責任及推動教育部祖孫節之精神,乃計畫將「老人安養」之主題納為本校服務學習課程,並以「參與社區老人養護、再造祖孫樂活天倫」為課程活動之名。

        課程模式本校採行主題活動、社團組織、課程融入兼具之方式實施。活動主題確認後,顧及其專業性,乃商請本校好鄰居-信義老人養護中心-給予協助。受張院長賢伉儷精心指導,我們規劃出適合國中生的課程。在童軍團黃美雯、張媖娸、張士達、蘇雨傑等團長細心教導,本校童軍成為課程之種子成員,並將該課程之精神根植於童軍團。得導師李麗芬及林惠真等老師耐心引導,班級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將服務學習與課程融入。

貳、服務階段

  服務方式應多元規劃,以適合學生不同的能力,並實施有意義、具挑戰性與社會實際問題解決有關的服務。

  本校將服務學習之時間定於每週一第七節之學校行事時間,相關課程內容如下:

一、感情培養

    (一)探訪,拉近彼此距離

    (二)握手,建立祖孫情誼

二、心靈溝通

    (一)說故事,傳心意

    (二)陪散步,紓苦悶

三、生理養護

   (一)洗臉,展笑容

   (二)搥背,活筋骨

   (三)餵食,享天倫

四、佳節歡聚

   (一)團康活動,共享佳節

   (二)應景禮物,表達關懷

        雖是人與人之間簡易溝通與自理能力,但對年邁且健康狀況不佳的老年人卻是困難重重。這當中,如何打破孩子與老人之間的藩籬,並取得彼此的信任是最基本的工作。或客語、或國語,或問候、或唱歌,孩子們竭盡全力嘗試著各種方法,只為了創造出心中多變的可能。而這些方法或許是未曾於書本中閱讀過的,也或許是未曾於生活中經歷過的。可以感覺得出,他們就如同天使般,以笑容溶化了老人因年齡及疾病而產生之冰冷的心。

參、反思階段

        反思是連結服務與學習最重要的方法。可設計結構化的反思活動,由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反思,亦可於服務社區中與被服務者一起進行反思。

美麗的勳章(圖片1)       美麗的勳章(圖片2)

        不同於一般之志工服務,服務學習是由經驗中出發的教育,旨在將服務經驗和課業學習進行連結,並藉由將「體驗服務」轉變為「學習心得」、將「社區參與」昇華為「終身學習」,以促使學習循環持續運作,並催化學習者不斷發展和成長。而所有轉變的基礎就是反思。反思乃在於有意圖探索行為及其影響後果的特定連結,並增進學生問題解決的技巧與經驗學習的能力。所以,服務學習是透過有設計的學習目標、結構化反思及批判分析,達成人類與社會需求目標的方案;是人類成長、人生目標、社會願景、通往社區、認識世界的哲學;是根基於經驗教育,以學習為導向(Kendall,1990)。

        本校在反思課程安排以下之活動設計,除有學生之自我思索與批判外,更得力於參與老師與院方人員指導與解惑,以引導學生達成學習之目的。

   一、生活隨筆:將課程體驗心得書寫於聯絡簿。

   二、服務日誌:記錄課程中問題之發掘與解決、成員之表現與成長。

   三、體驗學習單:利用文字或圖畫記錄各單項活動之進行方式。

   四、訪談學習單:利用假日採訪自己家族中之長者(以「建國百年話當年、祖孫同樂憶苦樂」為主題),除經驗之累積,亦表達對長輩之關懷。

   五、閱讀學習單:由指導老師提供與活動相關之文章(如席慕蓉的「生日卡片」一文),學生閱讀並書寫心得。

   六、知能開發學習單:學生自我尋找與活動相關或足以解決所遭遇問題之書籍文獻,並予以記錄(以「服務愛、學習閱」為主題)。

   七、課程融合學習單:連結與活動相關之各領域課程內容(如社會領域中的社會福利內容或健體領域中的疾病內容) ,並予以記錄。

        各種不同的反思活動,可以在服務前,以增進學生對服務課程的了解與準備;可以在服務中,以加強學生對服務困境的討論與解決;可以在服務後,以提升學生對服務成長的省思與回饋。其功用除引導學生探索問題潛在因子、產生有效解決策略及培植創造改變能力外,並適時紓解其壓力與憂慮,以凝聚團體之共信與情感。

肆、慶賀階段

        慶賀是一個分享的過程,讓學生、教師、被服務機構一起分享彼此的學習與成長,讓學生肯定自己的參與和貢獻,並激起持續投入服務的決心;此過程也可幫助服務機構或被服務者看到自己帶給學生的學習,建立自信且增強智能。

  在這溫馨分享的時刻,我們透過以下活動,更將服務者與被服務者完全融為一家人。

一、惜別慶賀活動:因被服務者行動不便之故,特別於養護中心舉行。

 (一)來自被服務者的讚賞:藉由彼此熱絡互動,老人展現笑容、豎指或合掌、擁抱牽手等親情動作,都給予服務者最真誠的回饋與讚揚。

 (二)來自院方的邀請:院方除感謝孩子的付出,更進一步稱讚孩子優秀表現,邀請孩子繼續參與。

二、表揚慶賀活動:於本校舉行,由校長、家長會長、院方代表及全體參與服務學習之師生參加。

 (一)來自社區的表揚:由家長會長及校長頒發感謝狀,表揚服務者之成就與精神。

 (二)來自師長的肯定:指導老師讚許服務者過程中之付出與態度。

 (三)來自回顧的激勵:藉由活動影音紀錄的回顧,引導服務者對服務學習整體課程的思考與回饋。

  • 來自服務者的承諾:服務者因為服務目標的完成及學習範疇的發展,承諾願意繼續從事社區人文關懷活動。

 (五)來自服務者的分享:由校方將服務學習課程成效建置於校網,提供分享平台。

        在以回顧為主軸的慶賀階段活動中,學生內心滿懷來自各方的鼓勵與肯定。他們所表現的是向上與向善的情緒,所擁有的是樂觀且豁達的人生觀。這些正向的思考是不絕的動力,可促進學生自我欣賞及自我精進的態度,並深化其終身學習的意願與技能。

        整體服務學習課程活動中,存在於彼此的不是上下的師生關係,更不是尊卑的主從關係,每個成員皆挽起了衣袖盡情揮灑自我。我們竭力了解別人的需要,更努力成為別人的需要。因此,每一個人都深深體會「愛-是成就,但不易達成」。除了服務學習活動課程的推動成就外,更有令人振奮的成果值得一提。本校童軍團在師生努力下,在團務工作的經營及三達德精神的培育等方面成就斐然,更透過服務學習之課程履行其日行一善的服務信念。因此,他們分別於99及100年度榮獲全國績優童軍社團。所有團員願意付出、積極負責、重視榮譽、維護團體並熱衷學習,十足「自燃人」的成熟表現。此一美麗的勳章誠屬實至名歸,恭賀他們。

「改變」不只須先追求擁有,更應確定良好

        教育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尤其在全球化與價值多元的二十一世紀,更凸顯其重要性與無可取代的地位。我們正處於客製化觀念瀰漫的年代,但在良好社會公民的培育過程中,更應以服務價值為導向,並強調道德分辨、品牌創新與實現貫徹的能力,而服務學習正彰顯其執行的方法與本質。期盼透過服務學習教育的實施,能達轉換自我智能、改變生活模式及提升社會關懷之目標,且為多變與冷漠的社會貫注一份愛而美的力量。

美麗的勳章(圖片3)

分享:
:::

教育特寫

美麗的勳章
『繩』氣活現 , 挑戰極限
活潑多元的社團育樂營活動 營造快樂溫馨的學習環境
從服務中學習 廣智慧增福氣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