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區位居臺中市邊陲,長年呈現人口外移與少子化,教育面臨班級數銳減與教師流動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加上城鄉差距造成孩子學習落差,如何引領學生走出一片學習天空,三光幸福學園有著捨我其誰的共同成長文化與教師魅力。
在班級經營中教師領導方式極為重視以下四個層面:
一、以魅力領導創造優質學習情境
教師在班級經營中,運用堅定口吻訴說學校願景,對學生立下高度期許,並表示對學生學習的信心,傳達教師在家長心中的專業形象。而教師在課堂進行需時時掌握在教室裡的四項課題:
(1)「發展思考」:培養學生思考習慣,排除教師唱獨腳戲的傳統口述式教學。
(2)「專業教學」:重視教師備課,專業教學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訊息處理。
(3)「學習目標」:教師掌握描述及分析科目教材內容的學習重點。
(4)「個別差異」:了解學生間的個別差異進而調整教師教學方式。
二、營造學生「參與感」-打造教師與學生雙贏局面
教師賦予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權力,配合小組分組合作討論進行,讓學生能針對學科中發現問題並自行解決問題,進而增加學生參與感,讓學生體會學習樂趣與深度學習(deeply learning)。
三、引導角色轉換-讓學生自主學習
角色轉換的技巧也是教師重要領導技巧之一,擁有良好角色轉換技巧的教師,能在各種不定的教室情境場合應對得體,並能表現出自信的風采。例如在討論母親節感恩活動中,引導學生角色互換,倘若是媽媽會喜歡孩子什麼樣的表現;當面對網路霸凌時,如果自己成為受害者或被害者,則心裡的感受與轉變。
四、「在地任務」-深耕在地認同 自信油然而生
教師分析學生優劣勢因素,發掘文化與潛在特色,拉近與在地文化距離,建立社區認同與文化重心,並透過團隊或組織的向心力經營,帶領學生共同學習,藉由特色經營創建學生表現舞台。
三光國小周邊農業景象環繞,學區家長多以農為業,加上以稻米、芋頭等作物栽種為主,所以孩子有深刻了解在地文化的必要。特別的是,三光國小擁有自己的田地,在校園農地上進行插秧體驗更有一種特別的歸屬與幸福感。
藉由一連串的課程設計與體驗活動,第一:學生懂得粥飯得來不易的感恩心懷;第二:藉由勞動體會農民的辛勞;第三:學生了解食物的可貴,學會珍惜。
班級是一個具有獨特性的小型社會,學生學業成就、社會人際關係與人格的發展等,都受 到教師班級經營的影響。若教師於班級能運用魅力引導方式形塑班級文化,形成良好學習情 境,那對於學生未來學習定能建立穩固之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