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海「外」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新社高中朱健良校長 08/06/2015 1371 點閱

海「外」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記2015本校與馬來西亞古晉一、三、四中教育文化交流之旅

        馬來西亞是除了海峽兩岸之外,最扎實推展華文教育的地區。更進一步的說,也是傳承中華文化不遺餘力的地方。2012年本校開啟了與馬來西亞的教育文化交流之門,2013年古晉一中師生20餘人在本校邀請下遠渡重洋參加了本校的校慶活動,採用的方式是homestay、入班上課、參觀知名的新社花海及中部知名景點、參訪大學等。2014年7月本校也首次組團前往位於東馬的古晉一、三、四中交流。兩地師生對彼此實質交流都留下良好印象,2014年12月新社花海期間,古晉一中師生第二次來本校實質交流,期間古晉華人獨中校董會黃良杰主席親率一、三、四中葉宗元、李志鵬、官晨陽校長及教師團浩浩蕩蕩到新社停留三天二夜,實際了解兩地教育文化異同,並對新社高中留下深刻印象。

        雙方有二年的實質交流,時機逐漸成熟,2015年7月12日起,本校師生第二度由輔導主任董文章、課外活動組長林伯翰和促成兩地交流的靈魂人物--本校前校務秘書房其頌(目前仍在校擔任志工)前往古晉進行10天的參訪交流。本人與學務主任則於7月16日趕往,並預備與古晉一、三、四中簽署締結姊妹校。從臺灣到東馬古晉,必須在吉隆坡轉機,飛行時數近7小時,含等候轉機的時間等於耗去了一天,不可謂不辛苦。但是,這二年來本校到海外尋求教育夥伴的經驗,著實開啟了本校師生的視野與格局!經由此趟親自前往東馬參訪華人獨中,深感百聞不如一見,收穫滿滿。此行見證了唐朝詩人王勃的詩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對古晉與新社兩地四校而言,我們已成為「海外」的知己。

    古晉華文教育的特色,值得我們學習的有:

1.在馬來政府統治的種種不利條件下,堅持華文教育、傳承中華文化。

        馬來西亞政府對以華文為主的學校並不支持,也不承認學籍,全馬60所華人獨立中學必須建立自己的獨立體系,包括教科書、統一測驗及特殊的升學管道等,所以辦學過程備極艱辛。經費來源大筆的仰賴當地華人仕紳與企業家捐助,小額的就要靠每年一次的募款餐會,2014年8月17日古晉辦理的萬人募款餐會場面壯觀令人動容,參加者除了在地仕紳,主要是各級畢業的獨中校友,一夜餐會共計募得約1000萬馬幣(令吉),全部做為古晉獨中的建設基金。

        華人的年節氣氛在台灣日益淡化,古晉可不是這樣。華人占約沙勞越州三分之一人口,傳統廿四節慶、元宵、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及農曆春節等,他們都循傳統「用心」度過。平日學校課程中也有書法課,社團豐富多元,廿四節令鼓社、童軍社、華樂(即國樂)社等都是學生熱中參與的社團,此次躬逢古晉一中華樂社二年一次的成果發表晚會,陣容多達130人的華樂社團成員,在狹窄的體育館內展現一流的才藝,讓我驚豔不已。果然,這個華樂社去年已獲中國武漢大學前往共同演出,水準不凡。

2.學生的自律與獨立性強

        此地的華人必須至少學習母語(華文)、國語(馬來文)及與未來出國求學銜接的英語等三種語言,因為當地政府基礎建設不足,少見公共交通工具,十七歲的學生必須開車上學。有了開車的權利,他們也必須盡義務,幾位負責接送我們的高三學生都十分獨立與自律,也有清楚的未來目標,這是臺灣學生普遍欠缺的。

       本校學生第二次出團到古晉,接受homestay家庭招待、入班上課、體驗當地的多元文化(在古晉一中安排下,7月18日參與砂勞越州伊斯蘭教開齋節第二天的州元首官邸開齋宴會,品嘗當地美食也大開眼界)。因為彼此細心用心規畫,比2013的首次交流有更多收穫,學生的表現也廣獲當地好評,7月21日臨別前機場送行時,大家淚灑機場、依依不捨的情境,讓我們這些「長者」難以想像,年輕人只有短短幾天的相處情誼就如此的濃不可分!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許多久未在臺灣感受到的濃厚人情味,在古晉我都親自體驗了。

       本校與古晉一、三、四中已締結姊妹校關係,未來的情誼只會更為加深加廣。返台後本校的孩子視野打開了、格局變大了、言談舉止大方,自信當然也增加了,原來抗拒學英語的學生,開始想要好好學不同語言了。這些收獲在親自參與後,我都逐一見證。

       本校將以締結的盟約為基礎,提供當地華文教育欠缺的軟體設施及人力,以盡棉薄之力,為在異鄉的華人教育盡一份心力!也竭誠歡迎古晉的友人們年底臺中新社見!

海「外」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圖片1)                            海「外」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圖片2)

臺馬活動交流:臺生首次接觸節令鼓並練習準備上場演出                               臺馬活動交流:臺生教導馬生練習木球

分享:
:::

教育夥伴

海「外」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愛在樹義花開時
三代習藝在社口
土牛孩子生命中的貴人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