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提拉一把消失中的書法教育

豐原區豐田國小劉佳霓主任 10/28/2015 1511 點閱

        書法,既是藝術也是文化。余秋雨在《極品美學》一書中,將書法、崑曲、普洱茶並列為中國文化中的美學極品。他認為「書法」居於一個奇妙而重要的地位:既擔綱紀錄歷史的工具,本身卻也是歷史的一部分,瑰麗而悠遠。

        記得小時候,每週都有一節書法課,制服上的墨漬,是除了書法簿以外的印記。從九年一貫教育課程開始重整起,「書法課」就從課表上消失了。現在的國中小學生既不會寫書法,也無法欣賞書法這項藝術。為永續保存書法文化,避免因時空轉換而讓此一中華特有文化消失,且為提升國民中小學教師之書法教學素養,教育部前於98年以書函知各直轄市及縣(市)辦理書法教學改進應辦理事項。書法教育又有了一線生機。

學校如何在斷層了這麼久,又缺乏師資與素材的情況下進行書法教育呢?在此分享幾個方向、方案,皆是本校目前施行的現況。

(一)從行政啟動---利用美展介紹書法

當大部分學生不認識書法時,可以利用活動讓他們體驗認識。本校於今年6月,舉辦了校內美展,除了展出學生的漆藝作品及美勞課作品之外,另外規畫了主題式書法展。邀請青溪學會,一半展出甲骨文書法作品,配合甲骨文猜謎活動,同時於穿堂張貼數十張甲骨文字與現代文字對照教學,引領小朋友領略甲骨文的趣味。另一半活動則介紹中國書法史。中國書法史,自先秦開始,從篆、隸、草、行、楷一路發展下來,草書、行書、楷書發光成熟,有名書家眾多,更是日常生活應用的書體。但是篆書、隸書,卻成為好古之士雅玩的書體,一般民眾僅能欣賞,創作實少。展覽中按照篆、隸、草、行、楷書體排列,並於典雅的作品旁,附註楷書的內文,以便讓學生對照欣賞。

(二)在班級推行

彈性安排書法教學時間,例如採固定式,每週或隔週一至二節,或採融入式,藉語文領域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彈性時間進行教學相關活動。教師落實書法教學例如: (1)配合生字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2)藉由多元化之教學技巧,將書法教育融入各科教學,例如欣賞書法名家作品、解說書法典故、校外參訪或體驗拓碑學習…等多元方式。

(三)生活中應用

配合節慶,讓學生有機會書寫書法。例如春節,可以讓學生書寫春聯。沒有根基的學生僅嘗試拿毛筆即止,可書寫單張單字的春聯;略有根基的學生,則可嘗試四字春聯或對聯。學生寫完可在校或回家張貼,提升學習興趣。另外亦可把握時機,趁春節熱進行春聯書法的美學欣賞。

(四)境教

學校在進行校園美化時,可將書法納進規劃。禮堂、川堂標語、圖書館布置等,可看見隸書、楷書、草書並陳。書法作品更是校園美化佈置的重要角色。讓學生置身於充滿書法藝術美感的校園,隨時受到美的薰陶,更能內化於學生的人格當中。

如果老師批閱部分作業,可用毛筆批註的話,相信更能深化書法於教學當中。只可惜現在的年輕老師多半不會寫書法,而且講求速度的時代,可能也不容許老師用毛筆批改作業。這是書法教育的困境,沒有教學時間也沒有師資,更因考試不考,缺少了升學的壓力,從而無法凸顯書法教學的重要性,書法教育邊緣化似乎是必然的趨勢。

本校何其有幸,有一位用毛筆批閱公文的校長。繁雜冗亂的公文堆中,每每在秀麗的行草躍然紙上時,突然覺得賞心悅目,神清氣爽,彷彿那「如擬」、「發文」都散發著令人醇醉的酒意。這也是境教吧!融於工作之中的書法藝術,輕輕的,不著痕跡的,就將美學化進了生命之中!

提拉一把消失中的書法教育(圖片1)

提拉一把消失中的書法教育(圖片2)

提拉一把消失中的書法教育(圖片3)

 

分享:
:::

教學錦囊

提拉一把消失中的書法教育
認識妥瑞氏症
小遊戲玩出專注力
特教適性教學
創新英語Phonics教學錦囊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