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美感教育在偏鄉

和平區平等國小吳秋慧主任 12/23/2015 1388 點閱

 

       若說「美感」就是令人愉悅的感覺,即與「賞心、悅目」是同義詞;然而,若從人的感官而言,美感不只有視覺上的層面而已,當我們看到美好的事物、聽到美好的聲音、享受美食、觸摸令人感覺良好的物體、聞到美麗的花香等等,內心油然而生愉悅的感覺,那就是「美」。

      「美」是自然呈現出來的,難以言喻、清楚說明,也不需過度人工指導,有時雖可在事後加以分析,但美的效果不能完全由認知而來的。雖然如此,經過深度或有系統的「引導」及「認知」,更能讓人理解美的現象所潛藏的內在文化智慧與心靈。因此,在號稱「知識經濟時代」的21新世紀,「美感」可以成為「經濟密碼」,甚至成為一種「競爭力」、「軟實力」;無論國家、企業到個人,都在尋找一支可以開啟未來的關鍵鑰匙,「美」已成為這把希望之鑰,是各方競逐未來的秘密武器,是新世紀的核心競爭力。究其因乃「美感」啟發人類無限的創造力、並能帶給所有的人心靈能量,奧妙之處實不可言喻。

        美之於國家、企業到個人係屬看不見的競爭力,而美育更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因此,教育部於民國97年提出教育施政藍圖(98-101年)中,便將美學教育之落實列為推動重點,並特別明訂103年為「美感教育年」,旨在從教育著手,期能喚起大眾對美感教育的重視;並規劃「 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103年度起至107年度為第一期五年計畫,主題為「臺灣‧好美:美感從幼起、美力終身學」。

       培養美感,從「藝術與人文」領域,應較容易入門與理解;也因此,教育部美感教育中長程計畫第一期五年計畫中,在中小學階段,以推動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教學深耕計畫為主要的具體作為。以本校而言,位處本市最偏遠的學校,一直對推動美感教育不餘遺力,102學年度起便申請教育部藝文深耕計畫,以推行書法藝術教育為主,並結合書法藝術家駐校指導,配合三至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推行目的希望學生能認識傳統書法文化之美,並能親身實作;而學生作品經校內藝文專長教師指導,於百週年校慶之際,配合本地水果籃筐做成裝置藝術,不僅為經費拮据的偏鄉小校節省許多花費,也激揮了師生的藝術創意,贏得諸多來賓的青睞。本學期更結合本地泰雅樂舞特色推展泰雅舞,於睽違10年後,再度贏得全國學生舞蹈比賽民俗舞第二名佳績。而本學年度學校申請「美感教育參訪計畫」經費,以本市重要公共建築之美為題,參訪了國立臺灣美術館、臺中歌劇院及秋紅谷生態公園。偏鄉孩子第一次置身於繁華城市,領略現代城市建築之美,甚至是世界重要建築物地標的歌劇院,無不驚嘆,也大大開拓眼界,孩子都興奮地表示下次能有機會再度造訪!

       對於偏鄉小校而言,每一場美感教育的體驗都很新奇,感謝教育局支持偏鄉美感教育,並給予經費挹注,開啟了偏鄉學子的美力新視野。

分享:
:::

焦點話題

創藝生活--打造美感校園
學習好風景 盡在彈指間
淺談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在偏鄉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