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E化教學、幸福教育

潭子區東寶國小莫宗佑校長 12/29/2011 2960 點閱

        在現今資訊網絡發達的時代,透過資訊獲取新知,已逐漸取代往昔藉由紙張、書本與雜誌的模式。而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資訊傳播瞬息萬變,人類用以解決問題的知識日新月異,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已無法滿足時代所需。所以學校教育該往哪個方向走,才能讓學生面對未來世紀更具有競爭力?更觸發人們對學校教學變革的思量與訴求!當前「資訊融入教學」的概念亦成了現今教育探討的重要議題。

教學變革正在醞釀

        科技始終源自於人性,所以學校納入的科技優勢的目標在於拓展學生學習經驗;而資訊的使用意在結合學校、老師、父母和社區的資源投入。資訊融入教學依據維基百科網站所述:是運用學習科技(Learning Technology)的發展,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架構下,來啟發與輔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資訊科技於各學科教學之中,將是未來提供各學校改善教學模式的主要政策之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就是教師運用資訊科技之技術於教學活動上,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和態度。教學活動包含課堂教學上和課後活動;教學方式更具互動性、可重製性、可計算性以及工具化的特性,藉以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並完成學習任務。(註一)

       資訊融入教學不只是教師會使用資訊器材,科技並非最終目標,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才是目的;資訊融入教學的焦點不全然在科技,重視的是創新的教育視野、學習認知和師生間的互動學習關係;目的是讓每位學生都能具備自我學習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於教師能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目前在各校資訊融入教學所普遍運用之資訊器材有互動式e化電子白板、多點觸控互動式液晶螢幕、IPAD平板電腦、數位講桌…),適切的置入各領域教學之各個環節中,讓學生隨時隨處都可以藉由資訊工具(如IPAD平板電腦、IPHONE、互動式電子白板、電腦…)進行課程學習與複習,此時此刻,學生學習將不必受限於教室或某個地點,學生使用電腦足以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所以資訊融入教學的主要重點依然在於所有的教育參與者都有共同的理解,用最好的科技、課程和執行來讓教學變得更好。上課時不用坐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課,透過教師所設計之主題課程,無筆無紙無教科書,用電腦搜索資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透過資訊網絡與教師、同學(包含網際交流的學習者)共同討論,突破教室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博物館、購物中心、公共圖書館都可以是師生們上課的地點。學習儼然成為學生自主自發的行為。

適性化教育正由資訊融入教學中,散播幸福的種子於每位學習者

        教師運用資訊軟、硬體及網路環境,收集並歸納分析各類資訊新知,建立且接受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將資訊轉化為教材教法,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透過建置的互動教材庫,教學內容更形豐富、教學方法更靈活。運用多元的資訊媒體上課方式,更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變得會主動學習,上課也比較輕鬆有趣。採取開放靈活的課程設計,依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隨時調整教材和課程,把新的學習軟件與內容發送到學生電腦的“資訊空間”裡,則可達到適性教學的目的。學生根據老師設計的學習主題,從網絡查詢資料或實地搜集素材,然後寫成報告並發表於網路,供其他學生分享學習經驗。

        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情境中,教師的角色漸漸由單調的知識灌輸者轉換為知識的引導者。藉由提供教師優良的資訊教學專業服務,以提昇教學品質並運用資訊科技引導學生做有效的學習。透過資訊網路結合各種專業資源與人才,共同投入教師群的協同教學,讓教師的教學能力更卓越,在教學上也更能駕輕就熟。

        相信在資訊融入教學推展下,學生的學習動態化、多元化與適性化,讓參與教與學的師生,都能不斷藉由資訊科技,自主自發的學習,擷取自我所需之知能與進行多脈絡之網際交流及學習,讓教學活動成為師生共同追求自我實現的進行曲,也讓所有的參與者,都能享有教與學之幸福!

 

註一:修改自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zh.wikipedia.org/zh-hk/%E8%B3%87%E8%A8%8A%E8%9E%8D%E5%85%A5%E6%95%99%E5%AD%B8”

  

分享:
:::

教育領航

一年已過
數位學習,大家e起來
E化教學、幸福教育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