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正向管教的適切理念-在孩子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弘光科技大學吳海助副教授 01/30/2012 7590 點閱

      「這孩子是很有大有小、很有禮貌、嘴巴也很甜,(會犯下這種大錯)應該是交到壞朋友」。這是兩年前震驚一時、犯下台中角頭翁奇楠命案主嫌-廖國豪父親廖志忠,在接受媒體訪問,誠心向受害人家屬鞠躬道歉時,所表達的「肺腑之言」。「兒子的心地很善良、很天真…(會犯下這種大錯)是交到了一些行為、想法偏差的朋友」。這是前些時日,知名藝人陳凱倫對其獨子陳銳犯下組織校園幫派、私吞賭債、暴力討債重案時,召開記者會中的談話片段。從這兩起染血、重大的黑幫暴力社會案件,父母的談話內容中,我們不難發現,不管社經背景高低,在父母心目中,寶貝兒子永遠是最好、最棒的,會犯錯,應該要對他的「壞朋友」加以究責。

        對於此種現象,個人實在難以苟同。頓時,腦海中出現一個畫面:回想兒子年幼學走路時,不慎跌倒撞擊桌角而嚎啕大哭,這時,我那心疼的母親急忙抱起寶貝孫子,且一定不忘重重責罰桌子,「桌子不乖,阿嬤打打」以慰兒子痛哭流涕的傷心情緒。就是這樣「護兒心切」的心態與作法,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缺乏自省態度與能力,凡是不懂虛心反省自身缺失,反而一昧地歸咎於別人,錯、錯、錯,都是別人錯,自己永遠沒有責任!

        這樣「偏差的家庭教育路線」跟學校教育有何關聯?當過多年小學教師的我,依稀記得,同事們常常有這樣的論點:「小孩作業都不寫、講也講不聽,這麼壞、這麼糟糕,告訴家長了,家長都不管;連家長都不管了,我們還管甚麼,孩子又不是我的!」。當時年輕,聽起來也不以為意,甚至相當認同。直至今日,發現這種講法實在不可取。我們了解,家庭教育功能絕不亞於學校教育,甚至,「父母是子女最初的老師」不容置疑;然而,「天底下沒有不是的父母」,沒有嗎?個人認為一定有,一定有無法勝任父母職責的父母。此時,位居教育前線的教師同仁們,我們必須肩負起社會責任,對於「不願意教、不知怎麼教」的不適任父母管教下的孩子,所出現多於正常家庭子女的偏差行為問題,我們則義無反顧、應該多付出一些心力,因為,我們身兼教育工作的前鋒、更是後衛,如果連我們都不想教,這道防線一旦潰堤,那…這些孩子可怎麼辦!

        優質的孩子很好教,大家也都很想教,正如「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大樂事也!」,然而,哪有這麼多英才,所以才需要老師們多費心。雖然教育主管機關三申五令地強調不能體罰、不當管教學生,然而,相當諷刺地,媒體卻三天兩頭都有教師不當管教的案例報導,有時,嚴重的程度更令人痛心疾首。張春興(1996)在教育心理學一書中,認為合於教育心理學原則的管教方式中,提到三個原則,個人深感認同,在此將其加以介紹:

一、對孩子的要求,應該是他做得到的

        前些日子,有件不當管教、體罰學生的個案:就讀台北市國語實小二年級的張小朋友,被班導師呂老師重重地打了九個巴掌,造成臉頰嚴重紅腫。原因是他與同學玩互摸雞雞的遊戲。事後,許多專家學者提出見解,認為此事件中,該教育的是老師,因為,對二年級的學生而言,那可能僅止於有趣、好玩;而老師卻可能嚴肅地認為,已經跟你講過多少遍了,那是不當行為,有性騷擾的意圖,你為什麼就是講不聽。我想,這樣的嚴格要求,應該要給孩子時間慢慢學習改進。

二、對孩子的關愛,應該是他需要的

       有位女生班的體育老師,有感於現今學生的肌肉適能不足,帶著學生到場地、設備完善的舞蹈教室去活動筋骨,想起自己小時候常玩的「互背遊戲、騎馬打仗」,心想,現在的孩子根本不可能有此機會,參與此種有趣的活動,當下正適合派上用場。原以為這是難得機會,但看到幾位學生猶豫不決、裹足不前,基於善意,想用激將法,激勵不敢嘗試的學生,於是以┌不上場的同學,待會必須改以跑操場替代,以強化肌力」,不料,引起幾位女同學強烈反彈,並有同學當場落淚,寧願以跑操場替代,最後竟演變成聯署控訴老師。老師對於學生的關愛若非學生所需要的,仍屬不當做法。

三、對孩子的獎懲,應該是他可以理解的

        營養教育中,老師建議小朋友不要喝含糖飲料,卻以請喝可樂方式獎勵學生考試滿分;也有老師叫上課不專心的學生罰掃廁所。彰化縣更有一位老師,因學生在打鬧中脫掉同學褲子,竟罰小一男童跑操場49圈共9,800公尺。一位沒有駕照的國中生騎機車被警察攔下,好心的警察先生改以罰站半小時取代開罰單,在警察離去後仍誠實罰站的國中生,竟遭母親責備過笨、不知變通…等。這些似是而非的做法,不要說是小朋友,就連大人都相當難以理解。大人給予小孩的獎懲,應該要讓他得以理解原委。

結語

       管教行為不當的學生是老師的職責,然而,為了避免在管教過程中,出現教育同仁缺乏對學生偏差行為合理、有效的處置策略,鼓勵教師秉持正向管教的適切理念,以愛與關懷為出發點,在孩子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參考文獻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分享:
:::

教育領航

這樣的管教適當嗎?
品格飛揚 蓄勢待發
正向管教的適切理念-在孩子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輔導可以更積極~談正向管教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