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輔導可以更積極~談正向管教

美國普度大學 博士班學生 任恩儀 01/30/2012 3794 點閱

       輔導工作裡,針對問題行為的處罰其實是一種消極的防守作為。甚麼時候處罰會出現呢?就是一定要先發生問題行為。因此,老師扮演的角色很被動,像救火隊一樣,哪裡失火就往哪裡灌水。即使這個老師是稱職的有效能的救火隊,但是永遠都要等火都燒起來了,他才能有所行動。

        然而,輔導工作不該只是疲於奔命地處理各樣的突發狀況和問題行為,積極性的輔導應該要提供學生正確的行為模式,引導他們表現出合宜的行為,這類的做法就可以稱之為正向的管教。正向管教乍聽之下很容易被誤解並侷限為用非體罰的方式來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但這並不是它的真正意義。正向管教簡單的說,其實是在預防問題行為的發生,以好行為代替壞行為。

        過去對於復原力(resilience)的研究已經指出,如果學生能夠感受並了解學校人員和老師對他的期待為何,會比較容易順利的度過他的學校生活,並達到成功。實地訪談也顯示,學生認為老師對他們有期待不僅是一種鼓勵,同時也代表老師相信他們可以做得到。基於這樣的理念,學者建議學校應該清楚地讓學生知道哪些行為在學校是被期待的,是可以被接受的,以及要如何做,才能表現出這些好的行為。而這些好的行為所帶來的良性互動與結果,就能成為環境裡的自然增強,最後的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自動自發地表現出這些好的行為,而減少問題行為的出現。

        一般來說,孩子會透過觀察和模仿了解到哪些行為是被喜歡的。但是在現今小家庭和獨生子女愈來愈多的情況下,似乎有愈來愈多的孩子必須透過實際示範和明確教導才能知道甚麼是好行為。舉例來說,有些學生每次都任意使用別人的東西,造成他人的不舒服,導致老師常常必須解決同學間的紛爭。如果老師只是一直告誡學生不可以這樣做,並在學生每次出現這樣的行為後,要求他道歉或勞動服務或給予其它懲戒,這樣雖然可以讓學生嚐到行為的後果,但對於解決問題,其實沒有實際的效果。積極的做法之一,是讓這個學生了解到如果要使用他人的東西,他該怎麼做?老師可以說明他必須經過他人的同意後才得以借用,並且指導學生透過詢問的方式徵詢同意。為了要讓學生知道怎麼問,有時甚至必須明確到提供句子來做示範,透過這樣的教導,學生得以了解到需要借用東西時,甚麼樣的行為是被期待的,同時是可以成功的。

        正向管教的應用很廣,不僅可以應用在學校,也可以應用在親子管教上,它鼓勵教師和家長以更積極地態度來面對孩子的行為。不僅是針對問題行為做出反應,同時也提供合宜的行為模式,並用適當的獎勵增強好的行為,讓好行為出現的次數能夠增加,直到成為孩子自然反應的一部分。同時,正向管教不僅用在解決孩子的問題,它也指出如果孩子能在學校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且受老師所重視的,那麼他會對學校更有認同感,同時也將更願意参加學校的活動與學習 

分享:
:::

教育領航

這樣的管教適當嗎?
品格飛揚 蓄勢待發
正向管教的適切理念-在孩子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輔導可以更積極~談正向管教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