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百日告別》

和平區白冷國小張逸雯老師 11/27/2016 973 點閱

書名:百日告別

作者:林書宇

出版社:大田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2015/10/0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體驗生命意義,願意致力社會、自然與文化的永續發展。課程綱要以「開展生命主體為起點,透過適性教育,激發學生生命的喜悅與生活的自信,成為具有社會適應力與應變力的終身學習者,期使個體與群體的生活和生命更為美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2014)

        介紹這本《百日告別》,是因為在工作場域裡,曾遇過一位孩子的悲傷。他們全家曾在2015冬季某日前往大葉高島屋百貨用餐,就在用餐完畢後,全家人悠閒走在紅磚行人道之際,父親突然因心肌梗塞倒地不起;為了搶救父親的性命,這位孩子捲起袖子開始幫父親做CPR。隨後,母親開著車子疾駛醫院,孩子仍在後座拚命搶救,還來不及說再見,父親便撒手人寰。

       《百日告別》,讀者的「眼淚」,是跟著書本開始一直到結束的;然而,閱讀時,腦海裡並不是我心裡頭哽咽的故事。它,全然注入新畫面,更迭我對「生命」更寂靜的抗議,嘿!那樣靜默的場域,抗議顯然無效。

         故事開始:兩對佳偶天成,刻畫相同轉捩的起點,播放直擊內心的第一個層面:男主角育偉的憤怒和痛楚,要面對最熟悉鋼琴(景物),在過去、現在、未來的空間裡存在,卻要隱痛知曉著它再也不能繼續響起那股心底的嗚咽,於是,受傷的手臂獨留沒受傷的那隻手蠻橫使勁、急躁拖行要將它關在某處範圍,以為在未來階段能完封自己對老婆曉雯的存在感。

        第二個層面:女主角心敏獨自沖繩蜜月之旅,偶藉由徒步、用餐、與他人的互動,緩活了原本自己未婚妻的身分,扮演遊客起身走向傷痛後兩人彌留下旅程。事前兩人規劃的行程本,乃維繫心敏和未婚夫仁佑最後的畫記,拋開遠在臺灣無法進入對方家庭,未亡人身分席位的世俗。在行程最後一站用餐,滿足的嘴角上揚畫記後,以為得到救贖。卻在翻至行程本本子的最後一頁註記:「仁佑、心敏一同旅遊」的字樣印入眼簾,讓心敏再次回到現實的果報中。

         故事與我的生命平行踏去,Chopin: Etude Op. 25 No.蕭邦的音樂響起。我想不出你不去看這本書的理由,此刻,是正視練習「告別」的關鍵時機。

         生命教育的核心概念與能力指標包含死亡教育。在面對無常的生命,突如其來發生意外,常導致學生在面對親人或同儕離去後,情緒無法得到適當的緩解和出口。在核心素養面向中,培養學生在「自主行動」面向上循序漸進,具備問題理解、思辨分析、推理批判的系統思考與後設思考素養,並能行動與反思,以有效處理及解決生活與生命問題,也是新課程中重要規畫之一。 

分享:
:::

書香共聞

《向著光亮那方》
《成績單》The Report Card
《百日告別》
《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十趟閱讀之旅專書導讀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