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人依靠什麼而活》

北屯區文心國小古智文主任 04/28/2017 1004 點閱

《人依靠什麼而活》(圖片1) 

 

書名:人依靠什麼而活

作者: 托爾斯泰

譯者:王敏雯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5/08/26

   《人依靠什麼而活》是俄國文學家托爾斯泰短篇小說中的一個篇名,並被選為這本書的書名,由木馬文化出版。本書蒐錄了8篇不同的故事內容,精緻的表達出托爾斯泰胸懷悲憫的人道思想。寬恕與慈悲是托爾斯泰生命經驗的累積,也是這8篇故事的主軸,能在看見他人的痛苦和缺乏的同時,伸出援手甚至犧牲自己奉獻出全部,處處彰顯艱難的人性考驗,以及歷經鍛鍊的高貴人格。潔淨人的心靈、表達「愛」的真諦是他的作品所寄寓的期待,也是這些故事之所以能成為經典的永恆價值。

        托爾斯泰一生嚴以律己,不斷追求信仰的真理,是文學史上地位極其崇高的作家,在文壇上的成就以長篇小說《復活》、《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家喻戶曉,本書雖沒有長篇史詩般的磅礡氣勢,但是這8個短篇故事素樸易讀,除蘊含托爾斯泰的人道精神,更適合做為認識托爾斯泰的入門,讓人重新發掘潛藏於人心中那份悲憫窮人、農人、孤苦人的偉大心靈。

     「傻子伊凡」透過單純性格的主角伊凡,凡事不計較處處退讓,靠著自身的辛勤勞動和質樸本性,對照出他兩位哥哥和小魔鬼的驕傲、貪婪等各項試探,伊凡的無欲無求反倒成為他最後成功和富足的關鍵。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國王與襯衫」同樣說出多數人的貪念狡詐,處心積慮要擴充財富,永遠覺得不足而活在欠缺的焦慮中。相對於謙卑知足的快樂無憂,這些故事凸顯的人性黑暗,就是人最軟弱之處與最大的陷阱與懲罰。只有跳脫出慾望的箝制,放棄虛幻的擁有,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堅強和自由。

     「人依靠什麼而活?」「兩個老人」雖然帶有宗教意涵,卻是托爾斯泰充滿關懷的人格表述,即使身在貧苦當中,他仍願意分享,希望人與人之間能夠有更多的愛,能彼此關心,能互相照顧。「亞述國王以撒哈頓的故事」則是用夢境交換身分,從中看見自己對他人的傷害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而同理別人的受苦、體貼別人的立場和處境,才能真正愛自己。

      現今社會人際間漸漸失去關係的連結,疏離與冷漠是現代人的樣貌。當我們因為道德敗壞、社會事件頻傳而懷念過去單純美好生活的同時,透過這本書的閱讀,看見了托爾斯泰帶給我們提醒:只有「愛」才能讓人得到依靠,才能讓人活得更好。

       生命教育的核心精神是要我們知道:「世界除了自己,還有他人的存在,還有共同生活的其他物種需要尊重,還有共存的環境需要愛惜和保護。」當我們看見自己與他人的不同,看見別人為我們的付出與犧牲,我們也願意感謝與奉獻;當我們感受到被人倚靠和需要,同時懂得為他人著想並起身行動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生命就不再孤獨與狹隘。

分享:
:::

書香共聞

《詩魂》
《恆毅力》
《食神小饕餮》
《第九味》
《人依靠什麼而活》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