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新社風華 歷久彌新

新社高中吳文欽圖書館主任 02/05/2020 761 點閱

       新社,大甲溪河階台地上一個小小聚落,在時間的長河中,靜靜的孕育豐富的人文風景與多元的產業。

       新社區屬河階地形,氣候宜人,也適合各類農作物生產,因而多數居民務農。日據時代,日本人為發展製糖業,在新社河階台地上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不過因為地勢太高缺乏穩定水源,工程師磯田謙雄為解決此問題,歷經千辛萬苦建造了「白冷圳」。「白冷圳」引大甲溪上游的溪水,圳道穿山越嶺,將溪水引入新社地區,提供居民水源灌溉與飲用。潺潺的水流、肥肥的蔗田,交織成一幅農村閒景,「白冷圳」可謂新社水源之母,生命的泉源。有了穩定的水源,加上氣候適宜,新社的農業蓬勃發展,知名的農特產有香菇、花卉、枇杷、葡萄、咖啡及各類蔬果等,品質產量全台第一。近年來新社花海聞名全台,加上山明水秀、天藍山青,也使休閒觀光產業像雨後春筍般興起,民宿、休閒農場、庭園咖啡一間一間的設立,也造就了新社地區產業質的改變與文化的提升,在山居生活中,創造產業與大自然融合的美好風景。

       新社雖然是河階群台地中的不起眼的農村,但卻蘊藏豐富人文涵養及教育內涵,新社高中在新社地區文教方面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創校於民國28年,至今已佇立在新社台地90載。這90年來歷經12次名稱更迭才變成「新社高中」,最早名稱是「東勢街二庄組合立東勢農林國民學校」,1941年更名為「臺中州立實踐農業學校大地館」,是臺灣最早成立3所農校之一。光復後更名為「臺中縣立新社初級農業學校」,並創設高農部,於1979年把新綜、新社國中合併變成「新社國中」,後來升格成市立高中。歷經多次的校名更迭與合併,一直到今日的新社高中。早期學校設立的宗旨,是為培養農業人才,強化臺灣農業發展,幾經變革後,農業教育在新社高中消失被遺忘。如今在地方人士、學校、政府機關的努力下,105學年新社高中增設農業群科,再次傳承農校最初的宗旨。也在因緣際會下,與日本伊予農業高等學校締結姊妹校。當年任教於東勢農林國民學校的山岡老師畢業於日本伊予農業高等學校,為搶救被豪雨困於沙洲間的學生而不幸殉職,透過生命大愛,跨越1600公里,牽起兩校的情誼。

校長帶領全體人員在90週年校慶典禮上高唱校歌(圖片1)
校長帶領全體人員在90週年校慶典禮上高唱校歌
農業群園藝科師生一同創作「90週年校慶花藝佈展」(圖片2)
農業群園藝科師生一同創作「90週年校慶花藝佈展」

       值得一提的是,為辦理90週年校慶,重新建構學校的校史。在拜訪校友,口述重建歷史的過程中,老校友不約而同都提到1929-1945任職農校的三井康臣校長。在學校歷史檔案中,不斷地翻找檢視資料,終於找到三井校長早期在日本的舊住址。寄信到日本三井校長老家,驚奇的是竟能獲得他孫子回信。校慶當天三井直哉先生帶著女兒專程來看看祖父深愛的學校,在會場中細訴對祖父的回憶,三井先生說:「祖父35年前過世,父執輩都是『灣生』,幼時,常聽父輩們講述在臺灣成長的故事。祖父是東京大學農學部畢業,當時奉派擔任校長,草創初期物力維難,但仍致力推展農業教育的理念,努力辦學,培育人才不遺餘力。」這段跨時空的情緣,見證了三井康臣校長在新社教育的萌芽與發展軌跡,以及致力培養人才的歷程。

三井校長之孫三井直哉先生參訪日治時期學校宿舍(圖片3)
三井校長之孫三井直哉先生參訪日治時期學校宿舍
三井校長之孫在90週年校慶致詞(圖片4)
三井校長之孫在90週年校慶致詞

       在新社高中 90週年校慶校友回娘家的會場上,人文薈萃,來自各界的菁英匯聚一堂,一個小小的台地竟有驚人的教育底蘊與文化內涵。在歷史的浩瀚中,新社高中因應不同的教育政策,而有不同的校名,但一直是培育新社菁英的搖籃,在不同領域開枝散葉成為翹楚,最終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各時期的學生們,在山明水秀的大自然與教育的薰陶下,具有深厚的內涵、無限的潛力,也符應了學校願景:「新中境好,幸福學習。」

 

分享:
:::

校園風情

新社風華 歷久彌新
走讀知高圳 旭光好活力
思古幽情話樹義 樹寶學習新樂園
走入社區 親師生一起營造友善學習環境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