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生活中的演化生物學》

東山高中許敏助老師 10/08/2020 916 點閱
《生活中的演化生物學》(圖片1)

書  名:生活中的演化生物學

作  者:周文豪

出版社: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出版日:2019年05月01日

  一別以往沉浸在徐徐南風的悠閒日子,我在今年8月走進未曾探索的大陸-教務處教學組。考量的因素很多,但是,我是達爾文的信徒! 在達爾文「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中說到「適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說真的我不知道我會不會被淘汰,我只是堅信,生物會為自己找到出路,唯有改變才能更適應未來的生活。

  學生間常流傳著一句話: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血淋淋的投射出現下社會中外貌協會的力量有多麼強大!但這其實也是一種演化的概念(性擇—sexsual selection),是在演化的偶然情況下所呈現的必然結果。舉個例子來說,在馴鹿的世界裡,雄鹿的鹿角就是帥!鹿角越大表示雄鹿越帥,因為擁有巨大的鹿角,意味著雄鹿擁有強壯的身軀,可讓母鹿所產下的小鹿擁有更強壯的身體,以增加存活率。所以,達爾文也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有時候,美貌勝過驍勇善戰。」至於最後雄鹿會不會因為角太大脖子扭到,或是因為角太大成了「美麗的廢物」而卡在森林被獵殺,我想這都不是雄鹿和雌鹿最在意的。因為,每一種生物都依靠性在努力增加本身的族群數量,唯有傳遞下去才是贏家。

  那人類呢?我們也會如此嗎?是的!演化的動力乃在於性,當然包括人類在內。沒有性,自然界許許多多璀璨與美麗的生命就無法存續,也無演化一途。但是,在美麗的生物多樣性的世界裡,我們造就不一樣的繽紛結果;外在的美麗固然吸引了大批的觀眾,然而,內在的良善也擁有眾多的信徒。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那麼獨一而無二。如同我們,如同我們的孩子。

  雖然每個孩子都有其共同性,但也必有其歧異點。學校如何設定個人化學習與訂定個人目標,採用問題導向學習法,鼓勵孩子從生活中找到問題、解決問題,享受探索知識的過程。讓孩子在專題中學習全球素養,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養成能夠面對並願意解決地球永續生存的課題,如同108課綱的核心是不分科的跨領域全人教育,期望培養世界公民,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在新課綱的推行當下,我想很多學校一定也面臨到不同面向的阻力與困難。洪蘭老師曾說:「態度形成習慣,沒有輸在起跑點這件事。」教授在一次分享專題時提到,大腦神經路線會因持續不斷的練習而變粗,1988年的實驗已經發現人是可以終身學習的,大腦掌管記憶的海馬迴神經細胞可以再生。有一個實驗室比較兩位在英國已經駕駛45年的計程車司機和公車司機,公車司機不能任意改變路線,計程車司機則要因應客人要求隨時改變,在腦部影像比較中,計程車司空間記憶的海馬迴後端大了很多,表示大腦記憶是可以依靠後天的學習去改變。

  生物學家多布然斯基有句名言“Nothing in biology makes sense except in the light of evolution.”意思是,生物學的一切都沒有道理,除非放在演化的光芒之下。如果我們能從這個觀念連結,為我們的孩子培養適應新時代的能力,縱使殘酷現實世界的淘汰依舊,但他們一定能多一份適應未來的能力和面對挑戰的勇氣。

分享:
:::

書香共聞

《生活中的演化生物學》
《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
《祈念之樹》
《山茶花文具店》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