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面紙 不再無「固」出走

光德國中楊茂生老師 11/05/2021 430 點閱

  軟包裝的面紙常離家出走,造成教室內雜亂。本校陳怡如老師設計美感教育融入視覺藝術課程,希望能引導學生發現「構造」是存在於生活中的,從物品的外觀與細節理解「構造」並體會美感。透過學習單設計,要求學生思考前述問題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重複使用硬面紙盒,並討論如何將面紙盒固定在桌子邊「不晃、好抽、易換、能拆、耐用、耐看」的接合構造,漸進式思考「合用」是要符合很多條件的,而「合用」才是符合構造的生活美感。

學生進行木塊集合練習
學生進行木塊集合練習

教學步驟

(一) 體驗:木塊集合練習。透過木塊與線材、點材的結合,從練習中感受視覺秩序,嘗試找出哪個方法最有效並能創造良好的視覺效果。

(二) 探索:

1.面紙為何離家出走?探討原因及思考解決方法,紀錄於「Why」學習單上。

2.何處好安身?思考面紙盒在桌子哪裡能夠「固定」、「好抽」?使用哪種材料將面紙盒固定,並記錄此材料的優缺點在「What」學習單上。

3.安身在何處?學習單上要各組討論四種固定方式,思考衛生紙如何能「易換」,且如何因換座位、換教室而「能拆」呢?記錄各種方式的優缺點在「Where」學習單上。

4.「安」得漂亮!製作出符合「不晃、好抽、易換、能拆、耐用」的面紙盒與桌子結合構造,並記錄此方法的優缺點在「How」學習單上。檢視自己面紙盒的結合構造,既然要看三年,就得讓它「耐看」, 將改變記錄在「How」學習單上。

(三)分享:合用到令人敬佩!各組推派出「最合用」的構造,全班開放試用, 選出最佳構造。再請學生分享試用心得及值得學習效法之處。

學生嘗試固定面紙盒1(圖片1)
學生嘗試固定面紙盒1
學生嘗試固定面紙盒2(圖片2)
學生嘗試固定面紙盒2
學生完成之作品(圖片3)
學生完成之作品

教學觀察與省思 

  因為教師設計的學習單上,清楚地說明階段性任務內容,能讓學生知道當下要做什麼?要想什麼?

  「Why」:討論面紙為何常會離家出走?造成班上哪些亂象?分析軟包裝及硬紙盒包裝的差異,確實引導學生聚焦思考解決方法。

  「Where」:思考面紙盒在桌子哪裡能夠「固定、好抽」?分組競爭在限時內要思考出四種位置,有效刺激孩子腦力激盪。

  「What」:使用彈力繩、鐵環、兩腳釘將面紙盒固定,木塊練習的確發揮讓學生手腦並用的作用。要讓學生先觀察面紙盒材料的特性、構造與限制,較能思考出課桌、紙盒、彈力繩、鐵環的關係結構設計。

  「How」:製作出符合「不晃、好抽、易換、能拆、耐用、耐看」的面紙盒與桌子結合構造,階段任務清楚較能檢視學生的構造是否合用?學生修正時也較有方向。

  教學過程中要多留時間讓學生再多想想、試試,看能不能激盪出更棒的方法。教師給答案、提供範例似乎是能完成的捷徑,但收穫卻不完整。建議老師們在課程進行中必須隨時告誡自己「不能太快給答案」,這樣學生所累積的經驗才會既真實又豐富。而這樣貼近生活的課程會讓學生較有感,較能產生共鳴。

分享:
:::

教學錦囊

面紙 不再無「固」出走
善用科技創造別樣的學習風景
閱推好幫手 行動小書車
發現美之饗宴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