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多模態(Multimodality)把雙語教學變得更有趣了!

西區大同國小施緯華老師 09/07/2022 9835 點閱

一、前言

  美國語言學家Stephen Krashen在1980年代提出語言習得「五假說」中強調:第二外語習得時,教師應了解教材進度與學生程度,才能提供學生可理解的學習內容(comprehensible input)。其論點正符合十二年課綱「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內容,即品德教育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藉此提供學生理解學習內容的學習鷹架。首重溝通的雙語教學亦強調須提供學生「可理解的學習內容」進而促成課堂溝通,而「輔助理解」正是多模態的教育價值。

  多模態學習資源包含語言模態(linguistic mode)和非語言模態(nonlinguistic mode)。多模態可以協助學生理解學習內容及呈現學習結果。除了能夠彌補語言限制而被當成溝通的橋樑,它還能活化雙語教學,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大幅度提升學習成效。

二、多模態課程

一 學生幫氣球打氣,模擬自吹自擂。
 學生幫氣球打氣,模擬自吹自擂。

  範例一:筆者以「至善教育基金會」的雙語品德繪本教學實踐為例,說明如何運用多模態學習資源,活化雙語品德教育。雙語品德繪本《A Full Bottle Makes No Noise》故事主角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之下,終於了解謙虛的重要性。

  筆者運用非語言模式的多模態,將氣球打氣,把愛吹牛的劣習視覺具象化,讓學生了解每當主角又在自吹自擂時,就像這顆鼓脹的氣球,終究是不攻自破的!為了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筆者邀請學生在幫氣球打氣之前,必須先說一句主角曾經吹牛的話,例如:I am as brave as a lion.

  此外,筆者再把愛吹牛的主角比喻成空瓶,學生分次將象徵謙虛的墨水倒入水瓶、搖晃水瓶,當他們親自見證繪本內容“A half-full bottle is noisy. A full bottle is quiet. ”時,「滿瓶不響、半瓶響叮噹」的現象及其意涵更是烙印於心。

學生將謙虛墨水注入愛吹牛的主角。(圖片1)
學生將謙虛墨水注入愛吹牛的主角。

  兼具遊戲化的多模態體驗課程,不只跳脫機械式的語言練習與教條式宣導的窠臼,學生更是躍躍欲試,主動說出英語目標語。

  範例二:低年級雙語健康課程「新生進行曲」,內容涵蓋學童上下學的交通安全。因此,筆者運用自製教具斑馬線、紅綠燈標誌等搭配體驗活動,讓學生更能聽懂英語指令(Use a zeabra crossing when I cross a road. Red light stop. Green light go.),並積極參與過馬路的學習活動。

交通安全體驗活動。(圖片2)
交通安全體驗活動。

  以上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多模態體驗活動,但對小朋友來說,直接的感受遠遠勝過教師教師示範或短片宣導。

三、結語

  過往的語言教學或品德教育經常忽略學生不同的學習風格。因此,很多學生猶如教室裡的客人,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多模態教學開啟學生多元智能,協助啟動多重感官建構知識,並且營造正向學習氛圍,實現了語境化、趣味化和生活化的雙語教學。因為多模態,我把雙語教學變得更有趣了!

分享:
:::

教學錦囊

多模態(Multimodality)把雙語教學變得更有趣了!
與學生同在 創造成功經驗
本土語的趣味與美麗
「新」創美意 「光」亮自我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