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北屯區建功國小林昭旭主任 04/07/2023 292 點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圖片1)

書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作者:羅伯.狄保德 

原文作者:Robert de Board

譯者:張美惠

繪者: Dinner Illustration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2年01月26日

  《柳林風聲》曾被譽為「英文世界最偉大的兒童文學作品」,而《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中,動物角色均從《柳林風聲》所取材,作者巧妙地將心理知識融入故事情節,解析許多心理學專業名詞,透過角色之間對話與互動的寫作方法,帶我們認識其背後的理論;不過,如果沒看過《柳林風聲》也不會影響我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本書故事從主角蛤蟆先生離群索居開始,他的好友們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進而鼓勵他去找心理諮商師蒼鷺;藉由蛤蟆先生和蒼鷺的十次諮商,我們與蛤蟆先生一起走過心靈成長的旅程,探索憂鬱、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來源,反思童年經歷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相信大多數人都未曾經歷過心理諮商的經驗,對於心理諮商抱持著難以啟齒的想法,對於接受諮商是緊張且擔憂的;我們期望的是諮商師能告訴我們該如何做,就像傳統權威者告訴我們解答的方向一樣;但蒼鷺卻提出,心理諮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且相互平等,雙方才能真正合作,對話才能就此展開。

  在諮商的過程中,往往是痛苦的,因為那些深入自我的概念,往往最可能威脅到我們的心理平衡,並引發激烈的抗拒;而這些觀念卻最有可能帶我們走向深層的蛻變,因此必須要經歷艱辛的努力、勇氣。如果我們想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必須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緒;如果無視或是壓抑這些情緒,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正因為情緒是自我的核心,面對完整的情緒,我們才會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故事的結尾,蛤蟆先生重新看見自己的憤怒與脆弱,也學會對自己負責,並踏上全新的旅程,展開不同的生命面貌;而諮商師蒼鷺也提到,他和蛤蟆先生之間形成了新的關係,並想在這樣的新關係上共同努力。事實上不僅是蛤蟆先生發生了改變,蒼鷺也在這段諮商的旅途中探索、省思,最終成長了。

分享:
:::

書香共聞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薩提爾的故事溝通》
《我們沒有秘密》
《怡慧老師的原子習慣實踐之旅》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