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藝」同陶冶、陶冶──豐南國中藝文深耕之旅

豐南國中潘文凱教師 09/06/2012 2055 點閱

    從記憶的角度來思考,如果孩子們畢了業,有什麼事情是他們會記得會回憶的?還有什麼是可以留在校園的?

    本校的呂允成校長與教務處施信華主任就拋出了這個課題,並且著手想去整理這個關於學校的共同回憶,去整理孩子們在學校的點點滴滴。練球、集訓、練唱、比賽、忙美展、做科展、領獎、受表揚….,ㄧ張張有淚水、有歡笑、有汗水的活動照片要如何湊在一塊,要如何拼在一起?

    於是100學年度的第二學期我們通過了藝術人文教學深耕計畫的補助,雖然不能如期的通過全額補助,但我們仍將僅有的三萬元做最有效的運用並且尋求本校家長會的支持,在學校實施了「陶也陶冶」的陶藝課程,也請來了兩位年輕的陶藝創作藝術家到學校駐校。

    駐校藝術家胡慧琴與陳峙傑兩位都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陶瓷組,除了在國內外美展屢獲佳績外,更在荷蘭、美國克羅拉多州、紐約與密蘇里州有過藝術村駐村創作的經驗。在課程的安排上其實就是想藉此讓孩子們看到藝術家在駐村創作的過程與成果,在藝術家每次的個展與聯展中看到展場的佈置過程與多樣的藝術作品展呈。

    在課程的進行與編排上,我們分成了鑑賞與實作兩大主軸。從陶土的成形與素燒釉燒的過程,到校園公共藝術、裝置藝術、公共藝術的概念,我們都以鑑賞課程的方式介紹給同學,帶領孩子們去欣賞陶藝的各種可能。另一部份我們從各班挑選出對製作陶板有興趣的十六位同學,利用每週的班會聯課時段進行校園特色主題陶板製作,將游泳隊、排球隊、合唱團、管樂隊、資優班等學校的特色設計製作成浮雕陶板。其實是礙於學校沒有燒窯的設備並且考慮到陶板製作的失敗問題,所以只讓少數的學生捏塑陶板,但我們希望這種折衷的方式只是個開端,希望以後不只有學生,甚至家長、老師或社區的愛心媽媽都能來捏陶板,留下更多能妝點校園的陶板作品。

 

 

實作課程

    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把這些孩子們的陶板創作、孩子們的記憶結合學校的活動照片,裝置在學校牆面上。以後孩子們畢了業,回到學校找老師時除了可以聊往事話從前,還可以去逛逛校學並且找尋當年所製作的浮雕陶板,回憶,不只在腦海,還在眼前。

 

 

教學成果-學生作品1

                   教學成果-學生作品2 

教學成果-學生作品3

教學成果-學生作品4   

 

分享:
:::

教育特寫

「藝」同陶冶、陶冶──豐南國中藝文深耕之旅
多元學習,成就多元人才
藝術大師桃李春風——李碧雲教師
學習再加碼,暑假不打烊
繽紛的十二年國教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