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以終為始的國際教育課程

烏日國中李怡樺主任 11/07/2023 346 點閱

  「流動」是現代生活的寫照,人才、資金、技術、知識等流轉,意謂著不同族群的文化間蘊含了多元與可能性。突破既有框架,不斷的嘗試與持續性的修正,是許多教育最前線的師長們正在努力的方向。

  國際教育2.0也符應著同樣的概念,以「接軌國際、鏈結全球」為願景,學習的場域不在侷限於一國、一地、一處,學習的範疇也不再受限於學科文本。換言之,學習的夥伴,可擴及世界上每個角落即將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人、事、物。身處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浪潮之下,教育現場勢必要有所因應,我們不只要讓孩子們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更要讓他們具備足以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邀請國際表演團隊,深化國際文化課程與交流活動。(圖片1)
邀請國際表演團隊,深化國際文化課程與交流活動。

  在烏日國中,秉持著上述理念,推動國際教育,我們「以終為始」做了許多努力。首先,盤點校內師資與各項專案計畫,建立跨領域的教師專業社群。師資是學校推動國際教育,形塑學生具備跨文化素養的關鍵角色,鼓勵教師進行對話,共同激盪新的想法,建立實作夥伴關係。校內的雙語計畫、數位雙語學伴、國際學伴(ICL)等各項專案計畫,都是國際教育政策下的主要任務,這些專案計畫正好可以提供教師必要的支持與資源。

  其次,確立校本課程中國際教育發展方向,積極結合校外資源。烏日國中以「越國際 越在地」作為一系列課程及活動的核心構想,主動爭取地方資源挹注。例如:與在地團隊共備、規劃家鄉文化踏查、走讀、影像閱讀、食物品嚐等方式,認識在地故事、文史及特色;並邀請國際團隊到校演出,同時結合校內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具備相關文化知識,進而在演出過程中加以觀察與驗證,深化文化交流的意涵。

完成主題閱讀後,欣賞原汁原味的演出,更讓人深刻且難忘。(圖片2)
完成主題閱讀後,欣賞原汁原味的演出,更讓人深刻且難忘。

  接著,透過「以終為始」的嘗試與修正,發展專屬的校本課程。國際教育旅行,是我們的亮點課程,也是我們所欲建立的國際教育校本傳統。然而,國際教育旅行絕不是走馬看花,它是一種體驗教育,帶著豐厚的在地情懷,踏上異鄉或異邦,體認文化多樣性,從認識、理解、尊重、包容到欣賞多元文化,具備國際移動力與困境解決行動力,期盼透過一系列的課程,厚植學生能力,扎根全球公民素養。

國際學伴相見歡,DIY具有在地文史的竹筏,落實「越國際 越在地」。(圖片3)
國際學伴相見歡,DIY具有在地文史的竹筏,落實「越國際 越在地」。

  國際教育不僅是國家既定的教育方針,也是各國當下的教育顯學。勇敢的邁開步伐向前,就會發現這條道上,有許多夥伴一點也不孤單。

分享:
:::

焦點話題

以終為始的國際教育課程
跨國交流看世界
運動讓我拓展國際視野
臺日交流GO國際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