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校園友善 人間有善

豐原區瑞穗國小謝豐旭老師 12/06/2023 223 點閱

  《世界人權宣言》是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座意義深刻的里程碑,揭櫫身而為人最基本的權利,不分種族、宗教、身份、性別或其他差異,都應該擁有生命、自由與尊嚴的基本保障。時至今日,戰亂年代似已遠去,但人心的良善仍是我們重要的品質,尤其在教育場域,更要將人權關懷落實在校園中,消弭歧視,培養平等尊重的價值觀。

  「因為不了解,所以很奇怪」面對世界多元化,這是孩子最直觀的反應。無論膚色、口音、習俗、服飾,或是內在的信仰、思想、習慣,都充滿不一樣,卻也都是獨一無二,正因為有每一個獨特的「你」,才構成繽紛多彩的「我們」。彩虹色散萬千,世界各展自美,只要願意相互理解,就能欣賞多元文化的風采綽約、多元風味的層次豐富、多元美感的自在自適。筆者服務的瑞穗國小,長期以語文教育為引,不只耕耘語教良畝,更開拓了多元文化視野:看見遠渡重洋而來,歐美的風雅、東方的韻緻、南洋的熱情,同時也保留了本土語族文化傳承,在課堂、社團、晨間、餐間,在一聲聲韻文詞調中招展風采。多元文化各色並陳,為孩子們攤展世界的大美,更形塑兼容並蓄的廣大胸懷。

我們的不一樣,構成繽紛多彩的多元文化。(圖片1)
我們的不一樣,構成繽紛多彩的多元文化。

  近年來,融入群體是特殊教育努力推展的方向,其困難通常不在於障礙本身,而在於周遭人們的對待,或投以異樣眼光刻意區隔,又或僅一味憐憫,如此謬誤皆源於對生命的片面解讀。讓我們正向看待障礙者的處境,明瞭其僅是「有所需求」,而非人生不幸;更要給予全面性的對待,不能只著眼於短缺,還要看見他們特出的長處,視其為完整獨立的人,而非僅扁平地定義成「特殊族群」。從心態、對待到稱呼,要破除標籤歧見,如同筆者所處的校園,經常透過特教宣導,引導師生正確認知,營造友善合理的對待。沒有「特殊教室」,只有「成長營隊」;不只扶其弱,更要拔其尖。看見需求,創造同等機會,從此不見特殊族群,全都是獨一無二,讓孩子在生命中真正平權。

  性別友善、同理思考是現代社會的普世價值,學校肩負百年樹人的教育責任,更應該在校園中體貼不同的需求。筆者所屬的瑞穗國小,設計朝向以「需求專設」思考,規劃性別友善空間、溫馨親子室、年長與障礙者通道,更考量幼兒園學童身高需求,規劃合適的浴廁環境與活動區。這些設計並不是針對特定的身份別,而僅基於「有需求的人」,凡是有所需求,都該是被體貼的對象。這種「為需求而服務」的思維,更是潤物細無聲的境教,日復一日於生活中,轉化為孩子們待人處事的柔軟心念。

  人權教育重視養成的工夫,需要持續不斷地努力和實踐,落實於校園每一處日常、每一次言行。瑞穗國小很早即推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從品德教育入手,導引校園善意心流。各項課程活動亦經常關注國際平權議題,無論是捐贈物資、義賣募款(世界和平會、世界展望會、紅十字會、舊鞋救命、信望愛基金會、動物福利基金會),或是學生自主發起,以創意、智慧盡己之力,推動世界改變(BICT公益創業挑戰賽、DFC童心創意行動),都是服膺於SDGs架構,讓世界能永續發展的人權關懷(終結貧窮、消除飢餓),今年更獲得佛光山「三好實踐校園」認證,其心、其行,名實皆符。

學生義賣募款,實踐人權關懷。(圖片2)
學生義賣募款,實踐人權關懷。

  校園友善,人間有善。「世界人權宣言」追求的目標或許高遠,但若能設計於校園生活的各方各面,讓人權意識成為一種素養,有愛無礙互尊互重,那麼平權就會自然而然地存在於我們心中。

分享:
:::

焦點話題

校園友善 人間有善
你人權了嗎
用尊重開啟人權教育
人權 VS. 民主法治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