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外埔國中彭韻如老師 07/01/2024 628 點閱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圖片1)

書名: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 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卡洛琳‧班克勒Caroline Bankler, 納維德‧莫迪里Navid Modiri

譯者: 郭騰堅

繪者: 托馬斯‧桑切斯Tomás Sánchez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年02月01日

  「我可能錯了」的念頭一直以來都伴隨著我的生活。

  與這本書的初見就引起我非常大的共鳴,我是一個時刻懷疑自我的人,尤其在教學現場上,我時常感到不安與焦慮。我試圖透過這本書來緩解我的不安,畢竟能坦率承認自己可能錯了的人並不多見,果然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我有許多思想上的轉變及成長,在此推薦給所有焦慮不安的你:本書作者是一位大眾眼中的人生勝利者,因為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他放棄了所有,毅然決然出家十七年;又一個突如其來的聲音,他猶豫了近半年的時間最終還俗回到塵世中。那個聲音的起點是哪裡?

  「冥想與覺察」--作者意識到成功並不代表快樂,日復一日的工作像是一場演出,時時刻刻都處在害怕被看穿的緊繃狀態中,單靠自律是不夠的,他的內心深處需要養分。養分的獲取,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專注當下的呼吸、狀態,但踏上這一趟長達十七年的滋養之旅並不如當初所想的那麼平靜。「受了十六年的教育,我竟然不記得有哪堂課教過:『在人生谷底時,該怎麼辦?』」作者如是說。原來平和寧靜是不斷自我對話的過程,承認自己愛抱怨又嘮叨、承認自己愛挑惕又不夠善良,最大的難關便是與糟糕的自己自處。

  「可能是,可能不是」是這趟旅途中影響作者很深的一句話。多數人喜歡對眼前發生的事情進行解讀,覺得自己瞭若指掌,也自認可以決定與判斷各種現象的是非好壞,面對生活,總以「應該」試圖掌控走向,但通常狀況並不會全如預期的發展。放下執念、放下執我,開始讓事情順其自然的發展,擔心的大多不會發生,宇宙順應著一個基本的原則運行--「在你需要知道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事」。

  在教學現場的日子裡,我的注意力很難完全集中在當下(不排除是個人修練還不夠),與人密切互動的這份職業裡,注意力像蜘蛛網那樣向外觸及每個學生、每個同事、每個面向,很難不感到焦慮緊張,相信所有教師都能理解這當中一言難盡的壓力。但在閱讀作者的人生故事時,能獲得片刻的舒展,所有毛躁也被這些文字熨妥,方知作者追求的「寧靜」力量之大,值得我們一生學習,也值得我們以身教傳承給學子。

  「我可能錯了,可能是,可能不是,別忘記給奇蹟留下空間。」我以書中最觸動我的三句話作結,這本書的精彩實在無法一一道盡,正如我的結語,希望留給有興趣的你,一個閱讀奇蹟發芽的空間。

分享:
:::

書香共聞

《療心圖書館》
《過曝世代》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幸福的正向練習》
《上一堂人生國文課》
回頁面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