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走進在地文化 太陽餅的故事與創意體驗

居仁國中陳怡臻老師 03/06/2025 8310 點閱

  我印象中,每年過年南下探親時,媽媽總是會準備好幾盒太陽餅,因為太陽餅是南部親戚懷念的臺中味。從小吃太陽餅,卻從來不知道它的故事,應該很多人跟我一樣吧?有一天在下班的路上,看著學校旁那排再熟悉不過的店家,我的腦海中浮現出好吃的太陽餅,也同時思考著如何更深入了解太陽餅。感謝家政科詹惠媚老師和陳佩妤老師,將這項在地文化發展成為本校的特色課程。

走訪臺灣太陽餅博物館

  位於臺灣大道近自由路口的百年建築「全安堂」,利用六十年老字號餅店二樓的空間,規劃了文展區、製餅工具展示區、互動留影台、知識導覽台以及互動投影區等五大區塊,希望能夠傳承太陽餅的發展歷史及製餅文化。從太陽餅發明人魏清海老師傅的生平講起,透過各式各樣的製餅工具,讓人重返手工製餅的時代,並能近距離欣賞雕刻工藝,探索粿印之美。

  在課程設計上,教師可以利用紙本學習單或Padlet、Wordwall等數位平台,讓學生記錄下在文字、文物和互動資源中的所見所學。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對臺中特色產業有更深入的了解,還能通過展區提供的動態影音互動系統,讓學生同時擁有視覺、聽覺與觸覺的多重感受。這堂走出課室的多感體驗課程,定能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參與太陽餅DIY活動

  由於居仁國中位於太陽餅的發源地,我們在發展課程時,十分希望能帶領學生到自由路上的餅店實地參觀體驗。然而,由於本校的綜合活動課程是分科授課,家政課僅有一節45分鐘的課程,於是我們開啟了與「太陽堂老店」的合作關係。老店地處方便的位置,且雷老闆曾是本校家長,他不僅給予學生十分優惠的收費,店內的師傅與工作人員也都非常專業且親切,最重要的是能夠配合老師掌控緊湊的上下課時間。對學生而言,能走出學校上課學習是一個非常期待的機會,從他們臉上的笑容和課後學習單的回饋中,大家都可以看見他們的喜悅!

學生製作太陽餅,先桿捲油皮與油酥,接著將麥芽包進去並捏團成型。(圖片1)
學生製作太陽餅,先桿捲油皮與油酥,接著將麥芽包進去並捏團成型。

融入包裝設計與紙盒製作

  太陽餅製作的最後一個步驟是包裝。我們帶領學生從包裝設計的定位開始思考,了解包裝的目的和基本要素,同時讓學生與太陽餅建立連結。學生們用簡易的紙型和彩紙,完成圖文創意設計,為這款鼎鼎大名的臺中伴手禮製作獨一無二的包裝紙盒。當學生們離開餅店時,他們手中提著自己設計製作的紙盒和太陽餅,這一小小的太陽餅,不僅能帶給學生豐富的知識,還讓他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學生自己設計製作的包裝紙盒和太陽餅(圖片2)
學生自己設計製作的包裝紙盒和太陽餅
分享:
:::

教學錦囊

社會愛玩課--創意發明的教學策略
走進在地文化 太陽餅的故事與創意體驗
生生用平板 教室不混亂
推動身教式閱讀的路上 看見孩子們閃閃發光
培養思辨能力:從《悟淨好勇敢》學會拒絕誘惑
回頁面頂端